2017我最喜愛《角色扮演》遊戲頒獎典禮
(本人言論不代表MENCLUB立場)
繼續一連幾集,每集響同一類別嚴選五隻作品,而且選出本人認為最出色一隻。歡迎大家參與討論或者分享你嘅五大!不過呢個類別得四個入圍作品,我今年太忙,實際玩過而又覺得值得一提嘅係得呢四隻。
講起RPG類,呢個類別本身個定位其實由細到大我都有混淆。唔知大家有無試過Google “RPG games”,得出來嘅結果裡面有好多都係我地心裡面覺得唔係RPG嘅遊戲,例如Destiny 2,火紋無雙等,因為果啲屬於射擊,動作嘛。但其實睇番RPG呢個詞嘅全稱:Role-playing game,將你代入銀河快槍手,遠古帝國戰士等嘅角色都屬於此列啵。日本game書會將RPG進一步分類成ARPG(Action RPG,動作角色扮演)同SRPG(Strategy RPG戰旗角色扮演)。但咁樣Destiny 2係咪屬於STGRPG(Shooting RPG)呢?
都係唔好咬文嚼字,分析個定義本身係無意思嘅。鬼唔知FIFA都係角色扮演咩,不用分這麼細啦。
2017我最喜愛《角色扮演》遊戲候選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Zelda系列傳統嘅「靠獲取道具黎通往下一個地圖」概念終於不再堅持,尤其對於堅持貫徹傳統嘅老任(其實某程度上係一成不變…)黎講,十分進取㗎喇。大過Skyrim世界嘅地圖係遊戲其中一個觸目點,但最正嘅地方係以open world模式供玩家發掘,一次過俾你睇晒成個地圖,開game十分鐘就想去打最後大佬都得。
呢隻係玩得好爽的,爽到有時明明想做個任務,路上總會遇到啲有趣嘢令我分心走咗去。唯一影響攻略節奏嘅就係玩潛入部分,點解好似隻隻game都想你做蛇佬㗎。
武器容易搵,多到成日攞唔晒。但用兩嘢就爛呢個設定好煩。
經過今集,真係好期待下次Zelda會有咩新創意,不過應該要等到出新機之時。講開新機,呢隻game其實唔足以做令人買Switch嘅動力,因為Wii U都有得玩。老任呢份心意有時真係感覺自打嘴巴。
Mass Effect Andromeda
呢隻作為ME三部曲開續作,Bioware簡單易明地同你講:唔駛問喇,第三集個結局搞到一鍋粥,個故事醫番都晒藥費。換個新太陽系又係一條好漢。
好聽就係融合以往三代受歡迎元素,其實俾到我印象係一個字:懶,缺乏新意。玩家有好多嘢做:派隊友執行off site任務,響船艙內進行同自己父親有關嘅調查,幫船員做side missions,武器裝備升級,管理殖民地.. 但其實軸心響邊度?肯定唔係角色進化,因為所謂嘅對答event對Ryder呢個角色嘅成長好似完全無影響。其他廠嘅RPG我可以當睇唔見,大佬而家講緊「RPG夢工場」Bioware啵,唔收貨。
最後都算係有個結局啦,不過同我響遊戲最初發布時得到嘅印象都差幾遠。
Persona 5
Atlus經典RPG系列千呼萬喚始出來。混合傳統日式RPG元素同現代生活背景,如果我係日本中學雞就一定更加可以投入。一邊顧學業同時又要打怪或者同佢地交涉,遊戲可以用「抵玩」黎形容,因為起碼可以煲五十個鐘。
可以集齊多種唔同Persona呢個系統唔錯,玩玩吓差啲以為變咗寵物小精靈。講開收集元素,如果你有舖收藏癮咁就真係fit晒,因為育成方面又有排升。
鍾意傳統日系RPG嘅朋友買呢隻會十拿九穩,不過有樣嘢:我打咗四十幾個鐘仲未爆機,但每次同嘍囉戰鬥都用同一首音樂是咪痴線。
勇者鬥惡龍 XI
日本國民級RPG最新作絕對雷聲雨點都大。首先你要清楚DQ系列一向以最傳統見稱,所以如果覺得點解呢隻遊戲零舍old school其實係正常。講故事形式會係一本道,不過開發商亦從中搵到方法注入新要素,例如靠唔同騎行物去到版圖平時去唔到嘅地方,或者玩家要不時作出影響故事嘅決定等。令遊戲不失節奏之餘又俾到人open world感覺。
當然既然話得保留優良傳統,相信大家都知道系列令人讚嘆嘅位往往並非主故事,而係幫助村民中得知佢地生活中嘅小插曲。另外就係冒險時遇到嘅同伴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嘅有趣點。
從經典過經典嘅回合式戰鬥模式中,睇得出加左新意。角色技能升級系統令我想起FFX,我鍾意。武器同裝備嘅練成又可以令人投資大量時間落去。官方話平均爆機時間為50小時左右,但我覺得會輕易超過一百仍然享受。
———————
各位觀眾,2017我最喜愛《角色扮演》遊戲,得獎作品:
勇者鬥惡龍 XI!
原因其實好明顯,自2015年起我就一直期待一隻高水準嘅日系RPG。可惜2016年出嘅FFXV令我跌到一地眼鏡碎,仲要係堺損腳要去醫院打破傷風針嘅程度。我呢份失落感,響無心插柳玩DQXI時完全得到欣慰,話俾我知日系RPG仍然有希望。所以呢個獎唔俾佢唔得,仲要年尾出埋全中文版,邊有理由唔玩?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John K on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hkjoh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