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 of War – 我無做癲佬好耐喇
家用電子遊戲從八十年代開始起飛,細個玩過PONG果代基本上可以講係元祖玩家。彈完波就撞磚,撞完磚就撞人,「邊行邊打」從而成為其中一個最易獲得機迷歡心嘅類別。雙截龍,Final Fight,雙打就更加熱血,忍者龜四打直頭爆機後要大家搵棵桃樹舉杯結義。唔少血氣方剛嘅小學雞就係從呢個時代開始同遊戲機結下不解之緣。當進入青春期,發現有女仔呢種生物嘅存在後,有好多人轉移投資目標,但心裡面仍然有一份撩交打嘅心態,只有動作遊戲能夠滿足。
後來時代發展,科技進步,遊戲設計同題材從保守(太難怕你班人唔識玩)去到更放膽,天馬行空,用腦用埋四肢(驚死你話太易玩)。齋打打殺殺越來越唔盛行,要睇睇故事講乜先,有無收集元素先,有無得組隊打先。
經過GTA,Witcher,Batman Arkham等系列嘅寵幸,一隻動作遊戲有「比得上電影的戲劇性」「全開放式版圖」「超大逼力boss戰」「超耐玩角色武器成長系統」似乎已經係指定動作,就算有齊你隻game都未必保證成為百萬大作。響呢個沒隔幾個月就有經典作品被完全重製嘅時代,要跑出絕對唔易,分分鐘連個二十年金漆招牌都打爛。製作團隊Santa Monica Studio深明呢個道理,而且知道出色嘅美風動作遊戲市面上已經去到飽和程度,要殺出重圍一定要較啱角度同觀眾心思。
做開老豆嘅男人未必會再成日發夢做英雄,因為本身每日已經做緊,但做慣英雄嘅男人總有一日會想收爐收火,學習做個好老豆。Tony Stark自己都咁講啦。新GOW三位故事編劇Matt Sophos,Richard Zangrande Gaubert同Cory Barlog就係睇中你班細個無血不歡,爛命一條,遇神殺神嘅七十八十後熱血男兒,而家都開始收心養性,了解家庭嘅重要性。所以呢集嘅主題就誕生了,看似係Kratos教子成長,其實真正成長果個係曾經係冷血鬍鬚佬自己,因為佢要學識為別人而活。當中經歷仍然出現唔少「拳頭」,但就無咗「枕頭」。年輕嘅玩家會著眼動作流暢,北歐風敵人設計精細,個仔嘅AI做得幾好而且合作解謎等元素。對於同故事有深一層共鳴嘅中佬就會好欣賞光頭佬同個仔共同進退共患難嘅親子情,每一次Atreus問老豆我做得好唔好呀,老豆簡單點點頭呢啲位。本身已經係紮實嘅一隻遊戲,再以人性化嘅演繹方法黎講故事同主角成長,呢個就係GOW成功重生嘅原因。
(手機用家請按此: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pLMofcNKM&t=2359s)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John K on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hkjoh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