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8日

睇YouTuber打機好過自己打!?

(桌面版連結:http://blog.menclub.hk/johnk/?p=404

 

原來睇YouTuber打機嘅人會比真正打機嘅人多?幾年前我都仲講緊「自己無份玩邊度過癮㗎」,而家我每個禮拜淨係睇西沙打SFV都隨時睇幾個鐘。達哥我就直頭唔理佢打乜新game,聽佢已經變咗好似老朋友聚舊。

 

Screen Shot 2017-11-28 at 10.02.06 PM

 

 

今時今日直播打機係一個可以隨時年薪過百萬嘅行業。唔係淨係講緊pewdiepie,上年響加州買下最貴物業果位亦係Youtube首席Minecraft直播主Jordan Maron。記唔記得二十年前你係百貨公司或者兒童場企係度睇人打街霸,聽到一堆「牙多GET」,「阿力COOL」都仲未識點出,但就唔知點解無比興奮。最重要係發現身邊個個都係街霸專家,一路睇一路講果拳唔應該咁出,反正就十分熱鬧。

 

直播打機能夠成功霸佔你我每日寶貴時間嘅原理一樣(如果你係覺得自己時間唔值錢嘅廢青咁就此post已完),人就係有一種旁觀者清嘅心態,總覺得自己雖然唔係勁,但玩嘅時候會比個Youtuber勁啲。鍾意睇波之餘,更加鍾意講波。原因當然唔止一個,仲有以下:

 

1) 睇新game直播睇到打爆機嘅會覺得自己打爆咗,唔洗買game,節省金錢乾手淨腳。我覺得直播砌模型好可能會係下一個大趨勢。
2) 有啲人鍾意睇留言多過段片本身,識睇一定睇留言!
3) 玩恐怖games例如Bio Hazard,Outlast要驚就一齊驚!睇達哥玩到叫苦連天真係好正!無辦法,細個一大班朋友圍埋打初代Bio嚇到瀨嘅光景已不再。
4) 隨時睇。太悶關台又得,好鬼過癮自己落街買隻即刻玩埋一份又得。揸住包鹹蛋魚皮睇波一流,好過揸Joy-Con,因為返咗成日工對手都攰。間唔中仲有花生派。
5) 每個Youtuber開台傾嘅話題都唔同,但共通點係每人背景都獨一無二。聽佢哋講嘢除咗有豐富嘅資訊,仲彷彿自己同佢哋交朋友,親切過電台相熟DJ。
6) 有時心血來潮都唔駛響床下底搵番部陳年Game Cube起壇玩Mario Sunshine,睇人玩嘅感覺已經足夠滿足舖懷舊癮
7) Conan O’Brien雖然唔係hardcore gamer但其節目Clueless Gamer非常過癮,佢會邀請超級明星一齊打機。想睇星cup超模Kate Upton打Cuphead?有!
8) 毒不可耐嘅人會感覺到終於有人同佢傾偈,尤其係台主直播時回應你留言時 #sadbutture

 

最後補充,以上主要針對男性人氣Youtuber而論。女仔直播的話,邊度需要八個原因吸引觀眾睇?阿哥,你而家身處一個叫MenClub嘅網站,畫公仔唔駛畫出J啦。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Read More
2017年11月17日

優惠越多,失血越多

(桌面版連結:http://blog.menclub.hk/johnk/?p=384

 

唔知幾時開始,慶祝每年11/11光棍節嘅活動唔再係forward幾張祝福單身人士早日找到幸福嘅長者圖,而係儲足彈藥上淘寶殺個片甲不留。新的時代已經來臨,你要為作為單身人士感到驕傲!因為無拘無束嘅你,花起錢上黎就是任性。一眾大陸網店發現光棍節賺單身人士嘅生意遠遠多過情人節賣99支玫瑰,即刻唔敢再笑你肥矮醜窮柒毒鈍悶靜臭,仲唔快啲改口叫聲老闆?!

Screenshot 2017-11-17 11.10.49

今年1111,阿里巴巴宣佈單係當日首個小時嘅網購營業額已經有8.4bil,再一次打破記錄。成功將光棍節定型為全國購物日果位人士嘅厲害程度同北美發明Black Friday Sale果位有過之而無不及。香港人未必知道,但今時今日響美加最瘋狂嘅購物日一早唔再係聖誕Boxing Day Sale。點解?因為之前個月,感恩節之後嘅黑色星期五未到lunchtime已經駛晒全年嘅購物budget,聖誕大餐食麥香雞啦你,仲火雞。見外國新聞記者訪問漏夜響商店排隊嘅人今年最感恩係乜,回答係入手一部新電視慳咗幾舊。好彩無繼續問對方知唔知其實感恩節原意係乜L,否則祖先們只會流下歷史的眼淚。

節省係美德黎㗎啵,咁都要鬧?

 

最弊大家月尾埋數時先發現,原來自己全年最充滿美德嘅一日,駛落買多餘嘢嘅錢多過另外364日。「一折咋!買咗先算啦喂。」瘋狂嘅減價,除咗令我地額外地慷慨解囊之外,其實亦無形將我地對購物嘅質素要求降低。買番黎嘅,除咗一兩件真係吼咗半年之外,其他都係平時行街睇唔上眼嘅產品。說好的港人高質生活態度呢?已經暫時同理智一齊擺埋一邊,齊齊打一折。

 Screenshot 2017-11-17 11.05.30

曾經有段時間,我打機嘅心態從打爆games變咗買爆games。一日到晚四圍刮減價,邊度邊日減幾多,邊隻game終於值崩,絕對同股票行門外嘅師奶一樣。有時個價靚嘅,連主機都會買多部。直到有日自己連有邊啲games都數唔清嘅時候,至發現原來我已經從gamer轉行做咗個buyer,買就係我享受嘅過程,玩先係其次。最失敗嘅係當終於想通時,一睇自己買返黎嘅遊戲,根本一半以上係無興趣拆黎玩嘅。最後全部套現,又蝕一筆。五根清靜之餘,對自己遊戲library質素嘅尊重程度亦提高返少少。終於唔駛每日汲住個市場走勢同銀行戶口,多返啲時間坐低認認真真煲一隻game,充分感受遊戲製作人嘅用心,咪幾好?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Read More
2017年11月10日

家庭遊戲業界四宗罪(3):與其跨平台,不如跨區跨制式

Screenshot 2017-11-10 23.12.31

 

(桌面版連結:http://blog.menclub.hk/johnk/?p=362

 

任天堂Switch發布會上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刻並非主機的設計(因為一早已經公布),價錢(反正任粉也不會介意),甚至遊戲(有薩爾達就夠啦),而是當社長君島達己於發布會上宣佈公司首次不鎖定區碼,無論哪個國家購入的Switch也能玩到任何地區的遊戲。Sony早在PS3時已經有此遠見,PS3在價格回落後大賣,此舉應記一功。因此微軟設計Xbox One時也虛心學習。玩家買遊戲時有多幾個語言和封面選擇(不同地區很多時候也有其限定版),不是挺好嗎?

 

在今天,三國鼎立的日子再次降臨,可是這一路走來可不容易。從上一代主機時代開始,大概2005年左右吧,開始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就是無論大小開發商都盡量把自己的遊戲在所有家用機和手提機上推出,造就了一隻遊戲有五,六個版本的情況。試想想如果要充分優化每個平台的版本(附帶一提,無論在營運經費或計劃上,手提版本基本上可以說是完全另一款遊戲,因為所有關卡,美術,聲效,操控等除了故事大綱之外的方面都是和家用機版本截然不同),就算有一年的製作時間也十分緊張。PS3擁有大容量的藍光碟媒體,但是不能盡用,因為要顧及360的DVD規格。也別忘了Wii的特殊操控方式,如何有創意地利用Wiimote和Nunchuck呢?又花了時間。NDS和PS Vita版明顯不可以在畫質上比美電視遊戲機版本,有可能要重新繪畫多邊形數目,甚至美術要走另一個路線。

 

對於消閒類的玩家,家中只需要一部遊戲機偶爾和朋友玩玩就好,這當然是好事。但無疑這樣也相對減弱了每個平台玩家對自己主機的歸屬感,換句話說就是在超任,世嘉五代和PC-Engine時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回憶:想玩「超音鼠」你會需要考慮買哪部主機嗎?上面講過就算有一年的預算,要所有版本同時推出市面需要大量配合。為求「一個都不能少」,往往在品質上會打個折扣。這個風氣成形以後,大家也慢慢接受了。慶幸的是隨著家用機和手提機的機能和觀眾定位越拉越遠(Switch是個特別例子-它兩樣都是),很多廠家例如Ubisoft又開始把目光放回到充分發揮硬件機能上,意指PS4和XB1。

 

NTSC和PAL這些錄影機時代的技術名詞隨著HDMI技術的普及,已經越來越少人認識了。Steam,PSN,Xbox Live和Nintendo e-shop成功鼓勵玩家以數碼形式購買遊戲,足不出戶就能在凌晨玩到首發大作,甚至可以預先pre-load預先下載,零時零分立刻玩, 實在貼心。這種消費形式同時也開啟了通往世界的大門,想買歐版嗎?登記一個歐洲戶口就可。作為遊戲開發商和出版商,主機只支援同區碼的軟件的硬性限制已經變相放寬了,也就是說「日版的銷售情況反應日本玩家的意向」這種講法落伍了(不過這個講法其實從香港有「水貨」開始已經失效。。日廠們應該也知道)。當然,在商業和市場經營方面,地區發售的數據有助計畫往後的出貨量和宣傳火力的集中等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只是,上網速度只會越來越快,遊戲機裡面的硬盤存量也會越來越大,遊戲銷售數碼化的年代已經來臨,那麼是不是也應該給堅持買實體遊戲的玩家一個好的理由去繼續呢?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Read More
2017年11月03日

打機工作兩難全?

Screenshot 2017-11-03 09.30.15

 

(桌面版連結:http://blog.menclub.hk/johnk/?p=320

 

最近成日玩隻新出嘅Wolfenstein 2,開始變成一種規律,仲係每晚好準時開始而且每次大概一到個半鐘。打到天昏地暗嘅同時,會FF吓自己有日放下工作,提走全份存款上飛機去德國或者其他未去過嘅國家住一頭半個月,何其瀟灑!成日聽外國人大學畢業後做呢種事㗎啦,都唔算完全FF啫。

打完機,PS4進入rest mode,腦裡面理性嘅磁性聲音就會溫提我:訓啦柒頭。

巴士阿叔事件已經係十一年之前嘅事,但香港人嘅壓力比當年更加嚴重。唔止社會人,就連中學小學甚至幼稚園雞仔都係。男人去到某個年紀,唔可以再抱「煮到黎就食」嘅態度,而且要隨時有轉工甚至失業嘅覺悟。無論自己目前事業有幾好幾有前途,係得香港搵食就要有個最壞打算。冇咗份工會點?係咪要好似啲人話齋,要儲存六個月糧以便不時之需呢?打份工就預咗做被動嗰個,做老闆則預咗一舖清袋。雖然樂觀嘅睇法係「轉份新工改變吓環境未必係壞事」,但同每月份糧有直接掛鉤嘅連鎖效應先係最頭痛:無穩定收入就唔駛捻拍拖,拍緊拖嘅又唔敢計畫結婚,訂咗婚嘅又唔敢睇樓,供緊樓嘅又唔敢生,如此類推。所以話邊個仲敢打機?嗱,唔係同你講啊富二代,繼續打。

 

Job insecurity嘅原因通常有幾種:

1)公司downsize/轉型/重新整型。理由唔重要,結論都係大信封一個,you諗you。今次有份收信就RIP,逃過今次嘅唔等於下次都能全身而退,所以亦過住人心惶惶嘅日子。

2)老闆突然轉軚,講過嘅計畫同目標唔算數。既然公司年度目標都變哈爾移動龍門,你仲想約manager傾今年bonus?快啲返檯做嘢啦。

3)內地嚟咗批新嘅學霸去你公司,身為香港福建大學調理農務系畢業嘅你難免感到不安。響IFC見到嗰啲個外表好似香港人其實喺內地邊個邊個個仔。呢個當然自己都有責任,因為人地好多都無走捷徑,真係肯讀肯堐。香港本身亦有大把叻人。

4)發現自己見頂,累積嘅學識同工作經驗開始不足。要進修先有位繼續上,但進修要錢要時間。

 

講到事業出現調整,單身友有多啲彈性,生活水平可以自由上落,最多咪等Steam sale先買game。如果照顧緊老婆仔女同父母就實在型唔起。有時夜闌人靜時捻吓自己嘅工作,面對難以觸摸嘅未來,一捻到有可能再次踏進僧多粥少嘅就業市場,難免會擔心到失眠。咁有咩方法可以令到自己心裡有底呢?四個字:採取行動。「行動?老闆聽日起身戚起條筋解散我個department唔到我控制㗎喎,有咩可以行動?」咁咪仔細捻吓自己控制範圍內有咩嘢可以做囉。無論係最基本嘅更新CV/reference,對自己本行嘅請人市場/工資趨勢等做吓資料搜集,唔好俾自己脫鉤。做技術行業嘅朋友可以上網睇吓有咩新趨勢新消息新公司,到時interview對方傾開都可以搭兩嘴。網上有好多免費資訊甚至課程,就算係付費都唔貴,裝備自己永遠係划算嘅投資。做Gym或者落街跑步減肥,做一啲覺得會令自己有衝勁去改善進步嘅野,會令自己樂觀啲積極啲,眼光廣闊啲。就算你老闆突然話要裁員,瘦咗十磅嘅你跳船都輕盈啲啦。

 

好似講咗咁耐都同打機無關,而家講喇:對於「休息」嘅定義,好多人有誤解,所以唔明點解每日訓足八個鐘都情緒低落。人個腦要不時換檔黎轉,否則就算V12引擎都會burnout。無錯,訓覺係最直接嘅休息,但我認為呢個只不過係好似電腦sleep mode,將一大堆工作煩惱壓力恐懼不安暫時推到聽日。其實你只係關咗個mon,部機仲行緊。我覺得幫個腦換檔,必須要load吓其他嘢先可以真正將大腦處理煩囂事情嘅繃緊部分得到放鬆嘅機會。有人選擇運動,有人會飲飲食食,有人陪仔女/毛孩玩,有人去東京。我就最簡單,拎支雷明燈爆吓納粹德軍頭就得。其他乜都唔好捻住,平靚正。在此奉勸各位局外人一句:你唔明點解身邊返工已經攰爆嘅小文員每日都堅持打番兩舖機先訓唔緊要,但唔好睇小其重要性。你笑佢點解咁神心打機就等於笑緊一個每日準時睇病食藥嘅病人。

 

講到呢度,又係時候返德軍總部覆診。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Read More
2017年10月25日

[試玩影片] Mario Odyssey:守護我的回憶

(桌面版連結:http://blog.menclub.hk/johnk/?p=297

 

Screenshot 2017-10-25 14.36.06

響幾次唔同場合同身邊男性朋友傾計,發現大家不約而同地響小時候(通常係幼稚園)都會識一個青梅竹馬嘅女仔。返放學一齊玩,週末放假兩家人飲茶去公園。甚至去到談婚論嫁,同阿媽講「我大個就嫁佢㗎喇」,然後阿媽話「男娶女嫁啊傻仔」。最奇怪係對方又同我傻埋一份,非君不嫁。但當然幼稚園升小學,一唔同班就各自各精彩,越來越少聯絡。阿媽有時問人地近況如何,你都答唔出。多年後,你可能有晚執執吓嘢突然發現連自己結婚都唔記得邀請對方。心血來潮一番搜索後原來人地都已經準備生第二個,就黎過澳洲。Odyssey俾我嘅感覺就係咁:唔係「興奮跳起,又係時候去冒險喇!」而係一邊坐住飛空艇降落New Donk City一邊回想呢個出賣年齡系列一路走來,終於可以見番呢個老朋友。

 

art_DonkeyKongLadyPauline

(Image from Nintendojo.com)

 

Mario嘅青梅竹馬老朋友叫Pauline。

 

kotaku

(Image from Kotaku.com

 

今年六月任天堂E3發佈會完畢後,最多人討論嘅除咗Mario Odyssey新穎玩法,Cappy仲有世界觀外,就係老任響發佈會準備畫面時突然播出嘅一首英文主題曲。發佈會完畢後該曲同歌者立刻引來大量注目,各遊戲媒體紛紛研究呢首歌嘅來頭,同與Odyssey故事嘅關係。對於一眾任粉們絕對係驚喜,好聽之餘仲要係首次有人聲演唱嘅馬里奧主題曲。歌詞亦好有意思,叫大家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排除萬難做Superstar(曾幾何時有個叫張如城嘅歌手好似都試過推廣類似信息)。最令我津津樂道係Odyssey製作監督小泉歓晃響訪問時除咗確認呢首”Jump Up, Superstar!”將會響遊戲裡面出現之外,同時披露演唱者身分就係1981年街機(後來移植紅白機)遊戲”Donkey Kong”俾猩猩捉咗上塔頂嘅Pauline。當時遊戲設定佢係男主角嘅女友,所以其實寶蓮先係大叔嘅元配,唔係桃公主。年輕嘅朋友可能要做吓功課先知我講緊乜。

 

Donkeykongflier

(Image from Mariowiki.com

 

我心裡希望見到嘅奧德賽主題,係唔再以公主響庫巴手中大叫「Oh Mario救我!」所為故事源頭,而係曾經一齊過但三十幾年無見嘅老朋友邀請你去佢屋企坐吓,講吓以前爬梯跨火跳木桶將妳從Donkey Kong手中奪回,幾鬼驚險。當時我籍籍無名,連朵都唔多個,遊戲設定都係叫我做Jumpman咋,妳就叫做”Lady”。雖然大家之後都響其他Donkey Kong作品合作過,但身為元配嘅Pauline尚未出現過響有桃公主嘅馬里奧正傳宇宙裡面(除咗大亂鬥客串過做貼紙/獎盃之外)。今時今日,我係老任頭馬,妳仲做埋一個能歌善舞嘅市長。

 

mario pauline

(Image from IGN forums

 

唔同時代嘅機迷對本作應該會抱一份唔同嘅期待:

00後(玩Wii U大亂鬥長大):Switch有隻新Mario動作game好似好正!有雙打!

90後(玩Mario 64長大):經典名作Mario今次帶你環遊世界冒險!

80後(玩“大金剛”Donkey Kong長大):聽到歌詞裡面Pauline話佢永遠都會做Mario嘅“1-UP Girl“,會心微笑。原來咁就三十載。

 

Mario Pauline DK

(Image from Keepitnerdy.com

 

有說愛情通常係由友情順其自然地培養得黎,但係三十年後愛情已經未必響度,真正昇華到永恆不滅嘅其實係友情+兄弟情嘅混合體。今時今日,眼睛張開身邊竟是誰已經唔係重點。小泉歓晃響訪問中講過Pauline將會係本作關鍵角色,究竟同Mario多年後重逢會係點樣?好佩服今次劇本能夠構思到將故事帶返去三十六年前未完的結局,除咗俾到大叔一個closure之外都算係答謝各位默默支持老任電玩事業嘅心意啦。

 

上次介紹Odyssey時提過配合遊戲同日推出嘅三隻Amiibo係馬里奧/公主/庫巴嘅結婚禮服造型,呢段三角關係最後又會如何發展,定係會變成四角?!還待大家自行分解!

========================

[突發] 新增Day 1試玩影片:

 

John K on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KjohnK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