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哥本哈根,設計根本】(3/3)

既然說這次旅程是一半公幹一半旅遊,而且正在籌備在香港開設的家具店,所以探訪傢俬店是必須的。很多香港人已經認識了丹麥品牌HAY。最近他們與宜家傢俬合作推出了聯乘品牌的傢俬和精品,身在哥本哈根當然不可以錯過他們的旗艦店。HAY旗艦店位於一座古老住宅大廈內,白色的室內設計和北歐的橡木人字拼花地板,把北歐傢俬常用的顏色系列襯托得不多不少,恰到好處。

 

 

比較下,丹麥的簡約主義和日本的簡約主義原來並沒有分高低,而是他們背後的着眼點和理念的分別。容許我作簡單愚昧的結論,北歐人之所以崇尚簡約,某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的地理環境,生活需要採光和空氣。而且他們有就地取材的上乘木材,所以發展到建築和設計都是着重人和大自然的關係。而在日本,在茶聖千利休和加上神道教的影響,日本的簡約主義某程度是因為宗教的需要,主張人要放下自我和驕傲,感謝大自然和神給予人類的資源,所以省卻了多餘和無謂的裝飾。難怪在哥本哈根設計博物館內,我看見一張海報寫着「We Learn From Japan」。而且,在東京我們也很容易碰到很多北歐牌子的家具店。這是互相影響及互相學習出來的設計文化雙贏局面。

 

 

旅程的尾聲,是該旅程的戲肉。我租了車駕駛到哥本哈根北面的Louisiana Museum of Modern Art。該美術博物館內的都是私人珍藏,有Roy Lichtenstein、Andy Warhol、Anselm Kiefer、Alberto Giacometti、Pablo Picasso等等。這些名字,在倫敦和紐約都不難看見。但是這Louisiana Museum能力成為我心目中的博物館最愛是因為她沿着海岸線和山丘而建,把藝術和大自然無縫地融在一起。記得在紐約和倫敦,很多美術博物館都被建築物本身搶了鏡。例如紐約Guggenheim博物館和倫敦的Tate Modern,我敢肯定很多遊客都是為了參觀建築物而並非藝術品本身。 Louisiana Museum沒有請來Zaha Hadid 及Frank Gehry為其設計標其立異的外觀,遊客踏進樸素的建築物內,就會被陽光、海水、樹木和藝術品包圍。在這一刻,根本分不清大自然是美術品還是美術品是大自然。

 

 

參觀完美術館後,我駕車到了丹麥傢俬品牌Fritz Hansen的總部。是次活動,多得香港傢俬店的穿針引線,才有機會欣賞他們的生產線。他們最廣為人知的傢俬就是Arne Jacobsen所設計的Egg椅子Series 7椅子。在參觀之前,我只知道Fritz Hansen品牌由1920年代開始與很多世界知名的設計師合作,例如Arne Jacobsen,Poul Kjærholm和Jaime Hayon等 ,製造過無數經典的傢俬。在參觀之後,我了解了他們的製作過程、材料來源,而最扣人心弦的就是幾位知名設計師的良性競爭過程和品牌幾代家族的承傳和發展。導賞員說,既然我喜歡Arne Jacobsen,當駕駛回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時候,可以選擇不行高速公路而改為海邊的小路,因為可以經過Arne Jacobsen設計的Skovshoved 油站 (1936年開業),而且油站裏面有一間很好吃的雪糕店。旅行最浪漫的事情,就是透過與別人交談,在好像有計劃的旅程中,加插無計劃的事情,既然我多要把油缸入滿才交還車輛給租車公司,於是我就入了一生人之中最難忘的一次電油。在大師設計的油站入油和吃雪糕,成為了這次旅程的亮點。

 

DSC03322 DSC03332 DSC03345 DSC03437 DSC03444 DSC03486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