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倫敦】(3/3)
第二天起來,計劃去Covent Garden的Transporation Museum 看看有沒有巴士模型買給朋友的兒子,可是沒有看中巴士,離開時卻遇到一間新開業的咖啡和小食店。我點了一個煙三文魚Bagel和Latte,並與店長傾談起來。原本老闆是兩位學校朋友Max和Michael,同時是兩位咖啡愛好者。他們畢業後,在Old Street Station內搞了一間pop up 咖啡店。後來越來越受歡迎,於是把Pop Up 變成固定店,座落於Covent Garden的Henrietta Street,並且開始賣小食和包點。他們所用的外賣餐具都是可被循環再用或是生物降解的。還記得那個Bagel,厚厚的煙三文魚,那些新鮮的火箭菜和濃淡適中的Sour Cream,被夾在煙韌的Bagel中間,成為我在寒冷的倫敦中一點慰藉。
在Host Coffee旁邊,我找到了問有趣的眼鏡店Bailey Nelson,牆壁上掃了我很喜歡的淡如綠色。原來它在英國、澳洲、新西蘭和加拿大都有分店。眼鏡的價錢並不太昂貴,大概一百英鎊就有交易。店員很友善卻不會硬銷,可惜亞洲人的頭骨普遍較闊而且鼻樑沒有英國人高,我作為常常買眼鏡的人雖然找到心頭好,卻不合頭形大小。他們應該開始好像其他牌子一樣,研究出一個亞洲size系列。
29 Henrietta St, London WC2E 8NA
香港這幾年突然興起了Barber shop。但是其實Barber shop當然不是潮流,而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男人生活態度,尤其是英國男人。我的頭髮很硬,根本不能留長,所以一直都是把兩側和後面的頭髮飛短(fade短),頭髮一長出就不整齊,所以這種髮型要保持住兩星期剪一次。慢慢地,fade髮變成我的生活,也是每兩星期給我refresh一下時刻。在倫敦,基本上處處都是Barber Shop,有英國人開的和印度人開的兩大種。在Covent Garden的這一間Murdock,除了是一間Barber Shop,也是售賣髮型用品的小店。我看到把Made In UK 的梳子,立刻買了。雖然我的髮型兩邊和後面都是剷到青,可是頭頂仍然要梳理整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