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8

設計與生命的環環相扣,從日本及香港的靈園,感受療癒的生命延續

設計與生命的環環相扣,從日本及香港的靈園,感受療癒的生命延續

Photo credit: 北海道真駒內滝野靈園、食環署、政府建築署

 

常說設計與生活脫離不了關係,試想想,由出世的一刻,你在睡的嬰兒床,用的奶樽,都是經安全考量的產品設計。人成長了,穿的每件衣服、住過的每個家,每個階段,每個選擇,都是設計。直至我們離開了,還是需要設計,因為好的設計,不但只為了令使用者更舒適,雖說死者已不能感受設計,但設計還是能潤澤生者的心靈。

位於北海道真駒內滝野靈園,於30周年時邀請了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為園區的大殿設計了名為「頭大佛」的佛像。從遠處看只能看到衪從山丘露出半個佛頭,被一環又一環的薰衣草環繞著。這座高達13.5米的大佛被安置於山丘中,即使從上空也不能看到全貌,必要先經過靜謐的水池,再進入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隧道,才能窺見大佛的全貌。單從外在看,沒想像過這會是一個靈園,日本人的生死觀,構建於神道教及佛教理論之上,從古至今,都不認為死亡是完結,更是生命的延續。他們並不懼怕死亡,反而視之為一個生命的美麗過程,櫻花盛放並非最美,花落的櫻吹雪才是最絢爛的一刻。對於靈園,他們也有不一樣的看法,選擇以靜謐寧靜的設計,帶領生者走過一段最後旅程。安藤說:「無法窺見全貌,反而能顯示佛的大小。」,走過這段路後,待心靈平靜沉澱下來,才能到達佛國,似乎是一段預演,不論你是訪客,又或是剛失去親友的,在這段過程中,都能得到療癒。死亡,也許真的並不可怕。

 

從遠處看只能看到半個佛頭

從遠處看只能看到半個佛頭

 

平靜祥和的水池

平靜祥和的水池

 

小山丘上種滿薰衣草

小山丘上種滿薰衣草

 

必須走過隧道才能到達佛像,是安藤忠雄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設計

必須走過隧道才能到達佛像,是安藤忠雄標誌性的清水混凝土設計

 

從上以上觀望佛像,更見宏偉

從上以上觀望佛像,更見宏偉

 

近年來,香港新建造的火葬場及靈灰閣都採用了相類似的概念,建築線條簡潔,加入水池及庭園等大自然元素,大量的自然採光,減低傳統上大家對死亡及葬禮的既有恐懼,在告別親友之際,能夠被祥和平靜的環境療養。設計,其實比大家想像的份量更重。

 

和合石靈灰閣第五期

和合石靈灰閣第五期

 

和合石靈灰閣第五期

和合石靈灰閣第五期

 

鑽石山火葬場

鑽石山火葬場

 

鑽石山火葬場的天圓地方小庭園

鑽石山火葬場的天圓地方小庭園

 

不久之前,家母的好友離世,這位姨姨一直對我寵愛有加。小時候,跟她和媽媽去飲茶時,總愛問她夢想中的家是甚麼樣子,然後我就會以紙筆畫下平面圖。想不到成為室內設計師後,真的有機會能為她設計不同階段的家居。在生命的後期,我和團隊設計了她最後一個家,改建了浴室,也加設了不同的輔助工具,如扶手等,以低調也好看的方法呈現,令她不會覺得自己需要被輔助,但也能住得安心又舒適。在姨姨離開後,她的丈夫請我為她做最後的居所設計,於是親手畫好草圖,再請了HAMA Pottery幫忙打造出一個獨一無二的陶瓷骨灰甕,飾以他們的自家灰白色Moonrise釉彩,淡雅素淨,以設計完滿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也能潤飾家人的心靈。

 

HAMA Pottery的Moonrise釉彩

HAMA Pottery的Moonrise釉彩

 

設計的存在,是為了完滿人生的每一程。由開始到完結,設計是為了人而存在。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