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走塑雜貨店——從回歸自然、慢活、到永續生活

最近有機會認識 Slowood 兩位創辦人Dora和Jeff,我們在大埔的Pimary聊了一個早上。說到Slowood,不得不提Pimary,因為Pimary算是Slowood的雛型。五年前,Dora和Jeff在大埔的近郊找到一座兩層高的舊式村屋,把它改建成為一家小店和咖啡店,同時售賣以綠色生活為宗旨的各式生活用品。這家小店可說是Dora和Jeff對「永續生活」的初次實踐:屋內的所有傢俬幾乎都是由店主和家人親手製作的,而屋前花園更顯心思,石春路、長木椅、一草一木、一花一石,均一手一腳從零建立。
1. Pimary
如果說Pimary呈現出一種家庭式的溫馨,讓客人在親臨其境時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關係,那Slowood的出現,就是把永續生活的概念推而廣之,把它帶進日常生活當中。「雜貨店」,不就是購物的地方嗎?如何體現可持續性的精神?如何領會環保意識?
2. Slowood store
在店內,柴米油鹽醬醋茶、林林總總的乾糧、小吃、天然清潔劑等等……客人可自備容器實踐「裸買」,依據所需的份量購買。而「格仔」的裸買盒子牆自然成為了Slowood的標誌。這一切無不體現「零廢物運動」的其中一條法則—「零包裝」。摒棄過度包裝、清新舒適的店舖的裝潢,加上貨架用上以棄置木材製成的環保木板和天然降解物料,從外到內,都能體驗他們的用心,結合「Less is More」與「零廢物運動」的生活態度。
Day_1_-_ST_shop_grand_opening
今天,Slowood已經有四間店了,Dora與Jeff的抱負是他們的信念能夠更為普及。比如他們明白目前的產品價格不是人人皆可接受、負擔得起,價格能調整便調整,使更多人能親身體驗環保購物。與此同時,店舖售賣的,絕大多數是來路貨,兩口子希望,有朝一日,Slowood擁有自家品牌,出售本地生產的產品,做到從一而終的本土雜貨店。另外,Slowood 也正在研究在住宅區推出Refill Station,鼓勵源頭減廢。 這一切,也就是一點一滴、一天一天的慢慢累積。
在這偶爾讓人氣餒的時代,每次遇上如Dora 和Jeff般的新朋友也特別感動,因為看到還有善良的人一同繼續默默耕耘,帶著熱誠和努力為世界做好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