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8月20日

當室內設計師遇上建築師及家品設計師

當室內設計師遇上建築師及家品設計師

近十年來,香港的樓盤建築皆予人「用到最盡」的感覺,而大大忽略美觀與設計,其實每構建一個樓宇項目,在商業的考量外更需要人性化,才能令這有限的空間變成意念無限的居所。作為室內設計師,著眼點多在居室以內,然而一個樓盤項目除了室內設計外,更包括建築構成以及居所內的一切細節。最近有緣認識到The Henley的建築顧問Daniel Chan陳耀揚,經The Henley的協調下,更可越洋與這項目最為吸晴的專利衣帽間LEMA Fashion Box的設計夥伴 – 意大利家品品牌LEMA的負責人Angelo Meroni詳談,嘗試從不同角度來了解一個樓盤項目的更多。

受訪者:

Daniel Chan陳耀揚 —— The Henley 建築顧問。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DLN) - DLN董事兼建築師

Daniel Chan

Daniel Chan

 

Angelo Meroni 意大利家品品牌LEMA負責人 —— The Henley 專利衣帽間LEMA Fashion Box設計夥伴

Angelo Meroni

Angelo Meroni

 

Keith: 留意到The Henley比其他發展商的項目有更多的公共空間,身為建築師,在住屋土地發展資源缺乏的香港,應如何平衡公眾空間需要以及樓盤項目可發售的面積?

Daniel: 香港的建築項目有最低的公共及綠化空間要求,但我們在設計這個項目時,選擇捨棄一部分可發展面積,在法例規定以外大大提高了公共空間比例,希望為住戶帶來佑大的空間感。15,000平方尺公共空間與會所連接,是整個項目的中心,連花園位置的植物也經過細心挑選,即使身處在鬧市之中,住戶在項目內可享用私隱度極高的綠化空間,在細節上提升居住環境,營造出都市綠洲的感覺。

Keith: 為甚麼會選擇在樓盤中設置不同的藝術品?可怎樣改善或提升住客的身心靈需要?

Daniel: 藝術品不應只存在於虛空之中,更應實在地展示,讓人接觸與感受。我們選擇在項目中陳設不同的藝術品,與建築、室內及景觀設計配合,相得益彰,為住戶提供獨一無二的空間體驗。藝術品的陳設亦要考慮空間的燈光、用色、質感及大小比例,才能構造及提升整體的視覺效果。我們希望透過藝術品令住戶與所在的空間更親密地聯繫起來。

Keith: 在過去的20年間,屏風樓這個現象令空氣污染及暖化問題加劇,在這項目設計中有沒有相關的環境考量?

Daniel: 有的。為了實現整個項目的完整性及質量,在美學及功能性上的追求外,我們更大考慮的就是可持續性。從規劃到建築模式、建材,到每個細節,我們皆以可持續性為大前提,亦是The Henley整體概念最重要的一環。之前提到大量的綠化景觀空間及特別考慮的植物選擇,有助在項目中形成微氣候,可改善環境溫度,降低項目全面的能源消耗。另外,位於2樓的綠化平台公園,是為了滿足人身處都市中大自然的渴求而建造的,除了能加強建築外觀,也有利於空氣流通,身處項目之中,也感覺更通爽。

Keith: The Henley選擇配備有意大利LEMA的衣帽間,但意大利傢品設計對亞洲人來說,以人體功學而言相對大型笨重,尤其是香港狹小的居住環境,你又如何令設計能符合香港人所需?

Angelo: 由於我們團隊在訂製方面尤其出色,能符合不同國家需求,因此近年在亞洲及中東的特殊項目愈來愈多,也令我們更了解當地人的需要。 為了這次的The Henley項目, Lema在過去的兩年與恒地緊密合作,終於為項目度身訂造出名為LEMA Fashion Box衣櫃系統,能充分利用空間的每一毫米,突破空間的極限,以適合香港居住環境。

Keith: 相信在新冠肺炎的陰霾下,不少人都會更著眼於衛生,衣櫃系統中內置的空氣淨化除菌功能,是否也可針對新冠病毒?

Angelo: LEMA Fashion Box衣櫃擁有空氣淨化功效,使用LEMA專利的消毒系統,以納米技術及紫外線燈配合,在衣櫃內產生光催化作用,以天然活性成分消除異味、細菌,甚至是新冠病毒,對有呼吸道系統疾病或過敏人士尤其有幫助。

Keith: 整個項目你又最喜歡哪個地方?又有甚麼任何難忘的經歷或最大的難處又在哪裡?

Daniel: 所有的都喜歡!首先是地理位置,這裡不但是啟德地區最優越的位置,座擁維多利亞港全景,是其先天性優勢。建築外觀設計獨特,團隊花了大量心思及時間設計嵌入式露台,能大大提高私隱度,設計最終獲得恒地所接納而選用,在香港的住屋項目中獨一無二。建築的流線及弧度的現代化設計也是我所喜愛的部分。

Angelo: 於我而言,最大的挑戰一定是如何改進衣櫃系統的生產及安裝。這類型的步入式衣帽間的組件有一定的高度,在組件分拆及運輸方面已要作詳細考慮,而且單位室內的面積不大,活動空間較少,亦因疫情原故,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未能在現場監督,因此第一批衣櫃在裝嵌上更為困難,我們決定創作詳細的影片教學,一絲不苟地指導香港人員逐步組裝,將可能產生的錯誤率降至最低。這一切都感謝LEMA團隊的付出,以及與恒地的緊密協助,才能將這個獨特的合作項目付諸實行。

DSC00054
DSC00043

 

LEMA 2

Read More
2021年08月20日

說侘寂—食之日式美學

說侘寂——食之日式美學   P

hoto: Keith Chan

 

「侘寂」這兩字對不少人來說相對陌生,但說起其發音Wabi Sabi,就應該有聽說過。「侘寂」究竟是甚麼,很難一句說明,是一種思想,也是深受鍾愛日式美學的一個基本——接受生命的消逝短暫,以及所有的不完美。

不完美的美,好像很難明白,其實放諸一切,大自然及生命本來就不完美。與日本神道教的崇拜大自然,以及佛教中的禪相融會,提出了美學概念,侘寂就是欣賞自然中的不完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不完美的細節,學懂擁抱無常,才能明白常理。

 

日本合作夥伴家中的「借景」,在園林中設置視景點,把園外的景色「借」到室內去。

日本合作夥伴家中的「借景」,在園林中設置視景點,把園外的景色「借」到室內去。

 

侘寂雖為美學,但涵蓋的是生活中的一切,庭園、花藝、茶道、金繼修補工藝,比比皆是。民以食為天,日本飲食也能體現出侘寂。不論是懷石料理或廚師發辦,都強調「不時不食」,選擇當季食材,則無需添加過多的調味,品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難發現,日本最頂級高貴的美味,並非珍饈百味,而是以新鮮時令為先。食物皆有其原始味道,日本人鍾愛刺身,喜歡其天然野性之味,魚有魚鮮,肉有肉臊,天然味道有時候不一定最好,但美味就是來自原有鮮味。

由傳統町家改建成的Blue Bottle,窗外的陽光與樹木形成的光與影。

由傳統町家改建成的Blue Bottle,窗外的陽光與樹木形成的光與影。

 

日本合作夥伴的柴犬與庭園。

日本合作夥伴的柴犬與庭園。

 

早前受邀請至壽司源一嘗其廚師發辦。店名為源,說明以天然之味為源。正值夏季,菜單中皆為直接從豐洲的時令食材。「不時不食,不鮮不食。」春夏宜吃白身魚,油分較輕,如赤鯥及石斑,簡單配以柚子、紫蘇花等天然植物調味,口感風味更清爽,不取巧也不花巧,尊重食材根源。每件壽司、每片刺身,經料理長的巧手,獨一無二,呈現出食材之原態,不一定完美無瑕,但正是侘寂之美。

學懂從每一口中欣賞自然,懂得在美味中感受不完美,食物也可以是美學。

 

崇尚天然,尊重食材

崇尚天然,尊重食材

 

不時不食,夏天就是環吃白身魚

不時不食,夏天就是環吃白身魚

以天然植物作調味,紫色的花是紫蘇花,味道清香撲鼻,能解海鮮之寒腥

以天然植物作調味,紫色的花是紫蘇花,味道清香撲鼻,能解海鮮之寒腥

 

食材天然就是大小不一,是源自不完美的美味

食材天然就是大小不一,是源自不完美的美味

壽司源

地址:元朗青山公路 1 號珍珠樓地下 10 號(西鐵站 B 出口)

 

Read More
2021年08月20日

從設計看東京奧運

從設計看東京奧運

一得知東京將舉辦奧運之時,相信不少鍾愛日本設計文化的人如我,也對奧運十分期待,以日本人的一絲不苟,不論是場地建築,又或是文宣設計,定必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疫情侵襲全球,直到今時今日,東京奧運終能在重重難關下順利舉行。假如說沒有被疫情所影響,定必沒有人相信,早前有傳聞原本的東奧夢幻開幕式是以神作《AKIRA》為題,但卻因種種原因而消失於虛空之中。縱使無人機的立體地球展示,及真人演繹動態圖像依舊讓人驚喜,但總括來說,還是換上了中庸的手法,來道出Moving Forward這個主要訊息。

雖然如此,東奧不少的設計細節仍然讓人津津樂道。先有吉岡德仁設計的火炬,這位設計師善於運用材質光影,以及將日本文化融合至設計之中。東奧的火炬直接了當地以最具日本特色的櫻花為主題,但卻選擇以櫻花紋樣演繹,以新幹線列車相同的鋁擠壓技術製造,一體無縫,更為人所動容的是其材質是311大地震後建造臨時房屋後留下鋁廢料,用災後廢料轉變為和平的象徵,來說明日本的重生。

到了主場館的建築,由本來的Zaha Hadid換成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先不說Zaha Hadid的設計適合與否及超資問題,我覺得由日本人以日式設計建構東奧主場館,其實更有意義。隈研吾說1964年東京奧運時他只有10歲,但看到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國立代代木競技館,就立下成為建築師的夢想,想不到東奧再臨,他就成為了主場館的建築師。隈研吾團隊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以日本天然建材為主,大大減低建築成本。競技場位於神宮外苑旁,周遭是大量的綠化空間,相對要構建突圍而出的場館,他寧可建造一座「負建築」,以融入環境之中,名為「生命之樹」。設計貫徹日本講求崇尚自然及可持續性,以本地木材建造,減少木材進口的成本及碳排放,也將地底川河水引入場館下的灑水系統,為草皮灑水亦提供草皮成長所需的能量。屋頂上的塗料可反射陽光,減低場內溫度,而太陽能所產生的能源也足夠提供空調及供暖設備,這是一棵可自給自足的生命之樹。

 

Zaha Hadid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

Zaha Hadid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

 

由隈研吾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

由隈研吾設計的新國立競技場

 

1964年的主場館代代木競技場

1964年的主場館代代木競技場

 

位於東京站和成田機場的中間點的海濱幕張地區,除了有東奧其中一個比賽場地,當中縣立幕張海濱公園內的日式庭園「見浜園」,日本藝術家松田將英名為《Ripples》的裝置展覽亦在東奧開幕的同一天開始展出。半個白色的奧運五環垂直方向置於庭園的池水邊,藉著水的倒影完滿整個五環圖案,明明創新,卻與靜謐傳統的日式庭園配合得天衣無縫。photo credit: 三宅英正

 

見浜園的庭園五環裝置

見浜園的庭園五環裝置

 

五環裝置夜間時會亮燈

五環裝置夜間時會亮燈

 

除了這些大設計,細微之處更見巧思,每個細節也觸動人心。奧運村內的環保紙製床架、向1964東奧致敬的新版項目圖標、以廢棄手提電話及家電提取稀有金屬再造的獎牌,還有頒獎場上的花束。花材產自311大地震地區,福島縣的青綠色洋桔梗曾因災情產量大減,但在當地組織努力下才能讓花卉重生於這片土地上;藍色的龍膽來自岩手縣,顏色與東奧主色相呼應;而產自宮城縣的向日葵象徵的是思念,由災難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們栽種,以寄託對孩子們的想念,也將他們的愛化成對選手們祝願,同時象徵日本的Moving forward。

 

奧運花束也大有含意

奧運花束也大有含意

 

雖然實際上的東奧比想像中不完美,但在正值全球低潮之時順利舉辦,總算為世界注入了動力。日本以其細心知微,填補了東奧的不完美,而東奧運的設計及種種,也為世界帶來了反思。Moving forward,東奧教懂我們,原來實際上退後一點,思想上想多一點,才可進步多一點。

 

Read More
2018年12月09日

三代同堂的家居設計

 

 

三代同堂的家具普遍是最棘手的設計個案,因為家族成員年紀分隔頗遠,對生活上的要求和基本需要到大所不同。嫲嫲已是退休年齡,每天在家享受嫲孫樂,看看雜誌嘆嘆茶,欣賞窗外美景,享受退休的幸福。兒子和新抱就正在搏殺期,早出晚歸。孫仔則是學行階段,往後五至十年仍有很多變化。

 

 

 

在同一個空間,我們要設計一國家去符合所有人的需要,除了基本的安全、用途、實用性方面,更要處理他們三代的各自喜好和心理需要。嫲嫲需要私人空間,所以睡房是自給自足,套房廁所當然不在話下,更有小型茶水間、工作枱、影音設備、鋼琴. 全屋的傢俬亦盡量避免有尖角、令孫兒和嫲嫲都得到安全的保障。嫲嫲很喜歡藍色,所以全間屋都圍繞着藍色來設計,但是同時亦不可以太誇,來照顧全家人的口味。所以我們用了帶灰色的淺藍,並借景把室內的海洋藍色與室內的灰藍色找到一個和諧點。共享的空間例如飯廳和客廳裡,家庭每個成員都有不同意見,我們如何平衡和找到共通點呢?嫲嫲很喜歡比較新式的家俬設計,兒子和新抱就喜愛50年代的北歐設計。一般人眼中,覺得這兩樣東西不可共存,但其實北歐設計是長青的,只是要我們選擇timeless 的經典設計,就與新式的歐洲傢俬可以共存在同一個空間。北歐的餐椅和燈飾配對在新款意大利雲石枱面,得到出奇的配搭,沒有任何違和。要做一個好的家具設計,除了客人和設計師之間的溝通外,最緊要就是家人與家人之間的溝通。就像這個例子,我們基本上有兩組不同的客人,雖然設計只有一個。我們分別與兩組用家深入的溝通和了解,然後所有人再一起討論找到和諧點。就像廚師手頭上有不同配搭的材料,有時可能貌似並不相關,但是經過廚師的細心微調,可以煮出很美味的fusion 。

 

03 08 10 11 18 19 23 24 26 27

 

 

Read More
2018年11月25日

巴黎Maison and Objet 家居設計展

巴黎Maison and Objet 家居設計展覽會到今年已經是第二十三屆。剛剛這一屆於九月中完滿結束,有超過三千一百個參展廠商及設計師展出最新的家居設計產品,吸引超過七萬六千人次來到巴黎參觀。五天的展覽期間,除了展銷會外,地有各種設計硏討會、新秀設計師比賽和講座等活動。由於我們正在籌備自己的生活雜貨及傢俬店,於是到了巴黎取經,順道爲讀者報導一下。

 

Vitra 的攤位在會場入口的正中。雖然顏色低調,但位置十分搶眼。這個已經六十八歲的瑞士家居品牌在M&O展出了重點產品,例如血透設計界的Ronan and Erwan Bouroullec兄弟的木鳥,重新數碼化的Eames radio和Front Studio所設計的熊人大cushion。

33163083

 

1946年Eames設計了這收音機,隨住科技的發展,今年Vitra把它變成數碼化,限量999部。

 

 

33190280

設計師組合Front喜歡觀察動物睡覺的姿勢,啟發他們設計了這個熊形cushion,讓人看到他得到安寧。

 

L-Oiseau-000126D1-b

用楓木製造的木鳥線條相當簡單,除了是北歐一貫風格外,更保留了人們的想像空間。

 

 

DSC07865

 

DSC07866

 

DSC07869

 



DSC07882
DSC07884

 

 

世界知名的芬蘭品牌Marimekko當然也有參加M&O,經典的Unikko花花圖案有了新的顏色配撘。1964的圖案用上2018的淡色,令它更容易配襯在各種風格的家居室內之中。與會場中的marimekko負責人交談,她也大讚香港的marimekko近年推廣北歐的生活態度,亞洲人慢慢地開始懂得欣賞北歐的慢活。雖然在亞洲市場中,fashion仍然佔大部份,但作室內設計師的筆者看到他們對經典圖案的顏色新設計,相信很多設計師也會更喜歡用他們的產品作室內裝飾和配襯。

 

 

 

MAISON & OBJET PARIS 2018 - VISTA ALEGRE
swayimage

 

Field-002

 

PEN是新晉的澳洲墨爾本設計品牌,他們的成名作是由Nick Rennie設計的不倒翁地燈「Sway」,這支無線充電地燈可以任意移動,輕輕推它一下便好像不倒翁般不停搖擺。而Helen kontouris設計的餐桌轉盆「Field」取材於一級級的梯田。轉盆和田都是為人提供食物,這個比喻柑當有趣和有詩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