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9日

超越五感飲食文化

剛剛在K11文化論壇中與孖人廚房、陶藝家Niko和廚師Waynie討論超越五感的飲食文化。五感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觸覺。所謂食物的色香味俱全,其實只包括頭三種感覺。至於聽覺和觸覺其實都不難理解,例如餐廳的音樂,和食物的質感。何謂超越以上五種感覺呢?當中我們其中一個討論十分有趣,就是說食物放在器皿上,而器皿又放在餐桌上,其實餐桌都是一種器皿。餐桌放在空間內,空間又變成一個更大的器皿。空間置身於城市內,成為城市的一部份。就像洋蔥從外到內一層一層撕開,從城市到空間到傢俬到器皿到食物,探討由外到內的飲食文化。在這裏,嘗試給讀者一個貼地的例子,香港有一個普羅大眾都會去的地方叫做旺角,旺角載着很多小食店,小食店的各種器皿載着魚蛋、燒賣。除了色、香、味之外,篤魚蛋的人聽着旺角的叫賣聲,感受着夏天特別熱的街道,自由行在你查身邊擦身而過,這一切一切成為了篤魚蛋的經驗。可能,個別的經驗對你來說不是太享受,但是所有加起上來才是食魚蛋的滋味。試想想,把魚蛋和燒賣放在五星級酒店,要你聽着爵士音樂享用,我相信大家都不太享受。飲食和設計一樣,沒有不對的設計,只有不合適的設計。作為廚師和設計師,就是要將合適的設計或食物放在合適的場合給合適的人使用。

1ec79db3-6365-4996-aec6-d8b9a0a5e624

上年完成了與孖人廚房一起創作的咖啡店。位處於中環,一個我初出茅廬成長的地方。一個中西合璧、新舊交流的地方。由於孖人廚房對廚餘和外賣器皿的環保十分講究,所以室內設計上都用上全天然和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就是硅藻土和黃銅。硅藻土是很東方的材料,從十六世紀開始已被廣泛使用,是一種全天然的批盪材料。它代表了東方思想和踏實的性格。至於黃銅是英國人一向常用的建築材料,它堅固耐用,而且隨着時間變化,會由金色氧化到啡色。這兩種材料強烈的對比,一個踏實,一個華麗;一個東方,一個西方。我嘗試用這個對比來比寓中環的文化和歷史。大概這就是我對飲食文化超越五感的見解,他關乎一個地方的人、歷史、文化和自己的情意結。我希望在這裏飲咖啡的客人,除了得到五種感覺的體驗之外,最重要有一種無形的感覺,就是回憶。

DSC05286 DSC05142 DSC05071 DSC04944

 

Read More
2017年12月28日

是車房? 還是藝術?

IMG_8195

作為一個喜愛汽車的室內設計師, 從來沒有想過車房會有室內設計可言。即使有精心設計過,也只是想像中Fast and Furious 的電影場景 ,更不要幻想一間以日本古代建築作為藍本的車房? 有天駕車經過土瓜灣,這間店的門面吸引我的注意,可是綠燈亮起,我又開車離開,不知道什麼葫蘆賣什麼藥。是餐廳? 是居酒屋? 還是私竇?直至一位傳媒朋友告訴我他是一間修補車身的車房,名字叫做「大國手」。

上星期終於有幸拜訪,參觀了「大國手」的室內設計。最初我以為一切只是gimmick,用來宣傳他的日本噴漆技術。可是原來實情並不簡單,他們認為修理汽車的師傅並不是普羅大眾所說的車房仔或油漆佬,而是日本人所說的正宗職人。我以前在其他文章也說過,一個小學畢業的電工師傅,教識我室內裝修的供電原理和其計算程式,設計師絕對不會認為一個所謂電燈佬是低下階層,反而他們的手藝及膽色都比設計師優勝。大概「大國手」用日本傳統裝修和武士制服就是要讓客人和大眾重新為汽車職人定下新的身份。日本武士的盔甲代表仁、義、禮、智、信、忠孝、勇和名譽。 大家不要說這樣太誇張,反而我覺得汽車師傅和所有職人的確要擁有以上八種特質才稱得上專業,才會對得住客人、工藝和自己。

「大國手」只針對車身損傷地方進行修復,盡量保留原廠珍貴車漆狀態。一般應用於車身的原子灰、底漆、噴油等塗料,需要完全乾透的話,約需時2~3星期。大國手引入日本技術,雖然施工程序較一般繁複,卻確保底漆、噴油、力架,令每塗層達至極致乾透絕無遺漏 ,無刮痕及砂紙痕等後遺症。 說到這裏,我亦向老闆分享了丹麥木椅子Series 7 chair的製作方法,這張經典椅子使用了七層橫直橫直的木皮壓製而成,當中加入了棉花令椅子堅韌耐用,而且每層木皮都要完全風乾才貼上第二層。做木傢俬和汽車修復都是同出一轍, 如果木傢俬可以被視為收藏品,那麼修復汽車油漆的技術其實都應該被視為一種藝術。

店舖內放滿台灣水墨大師張榕珊的作品。水墨畫題材圍繞着賽車手和油漆技師的雄姿,與日本傳統室內設計、日本武士道和油漆職人技術的意境相輔相成,帶出另一個境界。 汽車、工藝和藝術融為一體,令車迷甚至是非車迷重新定意甚麼是汽車維修。

http://grandtycoon.com/

DSC05383

DSC05371

DSC05386

Read More
2017年08月16日

三個大男人,一個故事

這是所有男人都夢寐以求的玄關吧。 是怎麼的人,怎樣的地方,和娶了甚麼老婆才有這些機會?
IMG_6560

 

 

說來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我的設計系同學Rosly從京都帶來了幾位大男人,其中一位貌似張耀揚(安藤: 左),其餘兩位也滿臉鬚根(笠原:中,福本: 右),man到不行。他們就是京都建築設計事務所FHAMS的主腦。

 

IMG_6556

 

 

FHAMS在日本除了設計外,也有自己的施工團隊。他們探訪香港的幾天,我一盡地主之誼,帶他們到我設計的工地視察,交流一下設計和施工的心德。一向聽說關西人很隨性率直,今次真的能親眼見識了。他們沒有一般日本人的拘謹,一到工地便毫不客氣地詢問每項工程造價等。幾小時的相處中他們幾乎沒有間斷地搞爛gag,即使我聽不懂日語也明白他們的幽默。

 

IMG_6557

 

後來知道,FHAMS幾位主腦是識於微時的好友,同一所大學畢業後各奔前程一陣子,又聚首一堂創業。

FHAMS 在京都己經成立了十三年,我問身為香港人的Rosly在這間公司工作有沒有不習慣的地方?她説除了語言有點不通外幾乎沒有。第一天上班的迎新飯局已經感到他們完全沒有架子。幾個大男人,各自獨當一面,做設計的難免會有各持己見的時候,十多年來如何相處?原來他們太老友,各自都熟悉大家的脾性,所以可以在各自擅長的崗位發揮。外表剛強的安藤(左),原來是鐵漢柔情,當團隊出現磨擦時充當和事佬角色。有點淘氣的福本是公司的設計總監,雖然偶爾有點藝術家脾氣,在團隊中恰好建立上司的威嚴。笠原則比較低調寡言,可是他一絲不苟追求完美的性格,嚴格控制公司出品的質素。

 

Tama Hotel Phnom Penh Tower, Cambodia:

IMG_6558

 

 

Rosly説:「雖然公司氣氛很好,但絶不輕鬆。他們三個都是落手落腳實幹的設計師,很多時最後一個離開公司的都是他們。」公司定期會請員工去旅行,聯誼之外,一起出外看設計,令到團隊的美學知識提升,對公司也是很重要的。最近福本成家立室,他的府邸也是FHAMS團隊建的。他泊於玄關的電單車,恐怕是很多騎士的夢想吧。

 

福本先生邸宅,當然是自己設計:

IMG_6559

 

 

十幾年來的合作,有笑有淚。大家互相見證成家立室,生兒育女。開始時幾個人屈就於一個很迫的單位為作事務所兼宿舍,同吃同穿;今天已很有規模,京都、東京、甚至拓展到香港。以前差點兒鬧反的事蹟;今天成為了與新入社員分享的趣事。聽著他們奮鬥的故事,作為同為白手創業的室內設計師,不禁感到熱血沸騰。由同學死黨,生意夥伴,到今天已經成為了密不可分的巴打。這種情誼和默契,就是男人的浪漫吧。

Read More
2017年08月12日

ANICORN, 一隻香港人設計,使用日本自動機芯,在香港組裝的手錶

一隻香港人設計,使用日本自動機芯,在香港組裝的手錶,被M/M Paris (一個同Björk, Madonna,  Kanye West, Yohji Yamamoto, Jil Sander, Calvin Klein, Stella McCartney合作的設計團隊) 關注,有多震撼。

anicorn-trio-of-time-watches-00

較早前與香港手錶品牌的設計師Joe Kwan 去Happy Hour, 談談我們在香港做設計的辛酸,順便Mean一Mean一些Old Seafood前輩。一直很想八卦,這個被世界廣泛報道的手錶品牌背後那個香港設計師是怎樣的一個人?Joe在澳洲讀平面設計回港做了兩年Graphic Designer,那兩年很商業。他發現有料的前輩在香港做設計都遇到很多問題,是根本唔make sense的社會、客戶和文化問題。他覺得繼續做落去都不是辦法。Joe想清楚自己能力,為自己定位。在不可以搶奪前輩客人的情況底下,決定創業。他不奢望上一代明白,但求找到適合自己一條路。在雨傘運動期間,發覺香港人可以不用固有方法去做事,萌生設計第一隻錶的念頭。平面設計師為什麼不能設計手錶?

Anicorn_all1

我問有什麼方法能夠在很短時間籌得資金創業。2014年Kickstarter非常盛行,這個平台幫了他和拍檔一把。作為Kickstarter,有辣有唔辣。「Kickstarter本身是一個品牌,很多人無聊上網看看有什麼有趣東西買。我們在完全沒有宣傳底下,竟然籌得一筆可觀資金 。當然,我們當時沒有經驗,把資金全數放在產品研發。然之後一蚊都冇得剩。」Joe和拍檔排除萬難,才把手錶正式開賣。

他說,香港人從來不欣賞香港品牌,即使以前香港是鐘錶出口城市,都只是代加工或製造零件。要香港品牌成功,要做的事情不是揚威海外也不是衝出香港。而是靠外國人告訴香港人有這個香港品牌。所以他的錶在外國網店上架,被外國雜誌廣泛報道,最終名氣回流香港。「Bauhaus風格,在歐洲有幾多人欣賞?」對的,當年靠Mies到芝加哥把Bauhaus發揚光大,慢慢被世界的眼光把Bauhaus的名氣帶回德國。

K452_all2

我們兩位愛香港的設計師一同認為,設計當然要賺錢,但是設計絕對是一種教育,是思想和美學的教育。用家用第一身使用設計產品,小至一隻杯,大至建築物,用家慢慢地深入了解設計裏面的歷史和知識。例如一般用家不懂得字體設計,但是如果你有一隻特別的手錶,你就可能開始研究表面上的字體。講到這裏,大家也明白為什麼日本和北歐沒有醜陋的LED招牌吧。

這個被世界廣泛報道的手錶品牌背後那個香港設計師是怎樣的一個人?是個很誠實的設計師。

Read More
2017年06月23日

MIDWAY POP-UP STORE 上環期間限定店

unnamed-1

行過上環磅巷,近期你會見到一個靚女坐在MIDWAY Pop-up Store店內。她的樣子比李嘉欣更加李嘉欣。通常她對着蘋果電腦埋頭苦幹。對上一次看見她,她正在吃UberEATS的外賣。這位老闆娘兼店員名叫Rita。

那天是滂沱大雨,我行進店內避一避雨順便與她談起來。寒暄一輪後忍不住八卦,一向都知道他們是關於旅行的網上雜誌,但為什麼最近開了一間實體店呢? Rita說:「我們希望把旅行時候找到的好東西帶給大家。」但是今期限定的貨品都是從日本來的,而且加上這個清新的展示設計,會否偏向女士市場?你估不到,其實男人對陶瓷器皿和銅製器具的鍾情不比女人愛高跟鞋少,很多幫襯的顧客都是在附近上班的男士。Rita一語中的地道出,其實生活用的物品根本不是潮流,而是歷史、文化、工藝等等發展出來,更加沒有分男或女。可能其中一件手工藝品外貌很女性化,但是製作他的手工藝師傅是一個男性,背後有血有汗,值得男人和女人一起欣賞和尊重。碗就是一隻碗,什麼年紀和性別都要吃飯,不同性別不同年紀也得尊重做飯碗的人。作為一位室內設計師,對以上這番討論很感觸。香港就是這樣,流行改一個潮流名稱,什麼乜乜風物物風,乜乜控物物控,硬係要將產品和設計分類,做給某一類人。這排興工業風就工業風,風吹過後又變成北歐風。明明我們是亞熱帶地方,為什麼要吹北歐風? 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創造一個適合風,選取和設計適合的東西給予適合的人?與Rita探討完一輪文化、歷史和旅行的意義後,雨停了,我又繼續上路了。

最後,要向老闆說聲對不起 ,因為我整篇文章都沒有提及你。雖然我認識你比老闆娘長時間,但是這裏是Menclub,你懂的。

MIDWAY  的自我介紹: 『MIDWAY兩位主理人PAN與RITA,前者本身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後者則專注平面創作工作。PAN本身熱愛攝影更喜愛旅行,尤其日本更親身遊歷多個地區,而RITA則愛拍攝日常生活及旅行的回憶。當兩人走在一起,希望將像其LOGO的意思「航程途中,記得要盡情欣賞舷窗外風景。」但亦希望可以分享這些快樂回憶,故決定將旅行與攝影一個完美結合。』

 

MIDWAY POP-UP STORE  上環期間限定店

上環 磅巷4號地下

http://www.midway.voyage

 

unnamed-2 unnamed 19059337_1493403020726989_5384350419487299888_n 3 2 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