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09日

V.S.O.P.新世代

Martell_VSOPRB_3

 

Martell V.S.O.P. Aged in Red Barrels

 

V.S.O.P.(Very Superior Old Pale)算是入門級的干邑,一直給人的印象,都只是給uncle喝的。在老豆那個年代,白蘭地(尤其是干邑)和威士忌是十分流行的烈酒,而X.O.更是身分的象徵。後來葡萄酒大受歡迎,白蘭地和威士忌就變得十分老餅。近幾年,由日本威士忌的帶領,令威士忌再度掘起,除蘇格蘭和日本外,連帶很多其他國家的威士忌都受人注目。不過,最近威士忌的熱潮又好像有點冷卻的跡象。那麼,什麼時候白蘭地和干邑又會回歸呢?它們有這個條件再熾熱起來嗎?

 
馬爹利全新赤木V.S.O.P_2

 

赤木V.S.O.P.

 

要讓干邑再熾熱起來,便要把消費者的年齡層擴闊,以前只有老餅才喝干邑,現在要年輕人也接受干邑,那可以怎樣做?

 

全新赤木V.S.O.P.,跟已往的V.S.O.P.的配方和釀造方法是相似的,兩者均經過雙重蒸餾,分別在於新酒以赤褐色的細紋橡木桶來陳釀干邑,而用來製造赤木桶的橡木,樹齡更介乎180至200年之間。釀造出來的赤木V.S.O.P.,顏色跟已往的沒什麼分別,都是呈褐銅色。新酒散發淡淡的木香和濃濃的果香,入口果味非常濃郁,有桃和杏的味道,酒體亦十分柔和醇厚。要說他是干邑,我覺得更像威士忌,更容易讓年輕人接受。赤木V.S.O.P.亦採用了全新的酒瓶設計,務求改變老餅的形象。

 

Martell_VSOPRB_2

 

負責主理赤木V.S.O.P.的,是品牌的新任首席釀酒師Christophe Valtaud。Christophe在干邑地區出生,擁有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植物學博士學位,自2011年起擔任馬爹利的葡萄園經理,於2016年升任為首席釀酒師。在傳媒發佈會前,我們就跟他做了個簡短的訪問。

 

Martell_VSOPRB_1_MingWatch

 

作為土生土長的干邑人,Christophe對能夠成為馬爹利首席釀酒師而感到十分自豪,他很享受這份工作,喜歡參與每一項細節,例如會親自到葡萄園或蒸餾所等不同地方工作。成為馬爹利首席釀酒師,他最關注的,是品牌未來的整體發展。他的首要任務是釀製一款能夠讓更多人接受的V.S.O.P.,於是他想到以用於藍帶馬爹利的赤褐色細紋橡木桶來陳釀V.S.O.P.,除了可以減低木味之外,還可以增加果香,亦令酒體更加柔和。他跟市場部緊密合作,考慮市場需要之餘,也考慮到干邑與食物的配搭,所以赤木V.S.O.P.可以用來配襯多種不同菜式,例如中國菜。除了配食物外,他也認為赤木V.S.O.P.很適合加冰飲用,又或者用於調配雞尾酒。而新用的酒瓶,也是Christophe親自挑選的,那是作為cellar master的他經常使用的酒瓶款式,所以他想到要用這個設計作為赤木V.S.O.P.的新酒瓶。

 

比較過兩款新舊的V.S.O.P.,也飲過用赤木V.S.O.P.調配的兩款雞尾酒,我可以肯定他們成功地把赤木V.S.O.P.年輕化。雖然我不知道走這個方向對不對,能不能讓干邑火熱起來,但起碼會有更多年輕人肯去飲干邑。合適的產品造好了,下一步是如何把這款年輕化了的赤木V.S.O.P.,推廣給他們的目標顧客。

 

Martell_VSOPRB_4

Read More
2018年05月15日

低調的奢華 Aman Tokyo

Inner Garden

 

 

低調的奢華 - Aman Tokyo

 

作為傳媒的,總會給品牌寵壞,我也不例外。每次跟品牌出trip,乘飛機會坐business class,住的、吃的,都十分之講究。我住過倫敦的Bulgari Hotel、巴黎的半島和香格里拉、日本的四季和Andaz、台北的文華東方等;也吃過一些不錯的米芝蓮星級餐廳,例如巴黎的Le Cinq和L’Abeille、東京銀座的近藤、台北的祥雲龍吟等。以為自己見過不少大場面,沒什麼好大驚小怪,但當我走進Aman Tokyo的大堂,竟不禁「嘩!」了一聲,入到房間,我又「嘩嘩!!」的叫了兩聲。

 

譁然,不是因為富麗堂皇,是因為那種空間寬敞、寧靜舒適的感覺。

 

Lobby

(漂亮的Lobby和Garden Lounge)

 

Aman Resorts

 

安縵度假酒店於1988年由麗晶酒店集團創辦人之一、印尼裔酒店業大亨Adrian Zecha所創立,第一間開設的度假酒店,是位於泰國布吉西岸的Amanpuri,定位是小型精品度假酒店,只有40個房間。之後,安縵以建於偏遠地點並以大自然為主題的簡約精品度假酒店為方向,不斷積極發展。經過三十年時間,安縵在希臘、中國、斯里蘭卡、印尼、老撾、柬埔寨、土耳其、泰國、菲律賓、越南、不丹、摩洛哥、美國、多明尼加共和國、印度、意大利、黑山、特克斯及凱科斯群島、法國和日本等20個國家,擁有多達31間渡假酒店。

 

而Aman Tokyo卻是安縵度假酒店第一間、也是暫時唯一一間位於鬧市中的酒店,據酒店公關說,安縵的第二間鬧市酒店,將會落戶美國紐約。

 

Entrance

(酒店的入口,有點隱秘)

 

Aman Tokyo

 

Aman Tokyo位處東京車站西北面的著名金融商業區大手町,走路到東京車站都不用十分鐘,大手町地鐵站更只是在酒店樓下,交通十分方便。就如現今東京多間豪華酒店一樣,酒店佔據著大手町大樓(Otemachi Tower)的33至36樓,俯瞰日皇皇居,遠眺東京晴空塔和富士山,景色十分優美。

 

酒店的入口設於大手町大樓的一角,旁邊還有The Café by Aman。走進位於33樓、樓底有五層高的酒店大堂,讓人有無限的空間舒適感,還有一種充滿禪意的恬靜。大堂以日式庭園長廊(縁側)把Garden Lounge跟The Restaurant by Aman和The Lounge by Aman分隔開。另一端則設有Boardroom和Meeting Room,旁邊有供住戶和Aman Club會員使用的Library,裝潢漂亮,放有不少書籍和藝術品;想享受雪茄和威士忌,也可到這一層的Fumoir cigar lounge。34樓就是全東京最大的酒店水療及美容中心Aman Spa,有八間設備齊全的水療房間、健身中心、瑜伽及普拉提教室,還有30米長的暖水游泳池。遺憾地在我入住酒店期間,Aman Spa因例行維修關係而暫停開放,未有機會入內參觀和享用其設施,十分可惜呢!

 

Library Library

(Library)

 

Fumoir Fumoir details

(Fumoir雪茄吧)

 

Aman Spa Swimming Pool

(Aman Spa的游泳池)

 

Fitness centre

(健身中心)

 

酒店的35至38樓共有84個房間,數量極少,包括52間不同等級的客房和32間套房,連最細小的Deluxe Room也有764平方尺之大,我住的是Deluxe Palace Garden View Room,面積和設備跟一般Deluxe Room相同,但所處樓層較高,而且可以看到皇居花園的景色;面積稍大的Premier Room,則可以看到晴空塔。套房方面,就分為Suite、Corner Suite和Aman Suite三個等級,面積由1,302平方尺至1,689平方尺不等。

 

Deluxe Palace Garden View room Deluxe Room Deluxe Room Deluxe Palace Garden View room

(Deluxe Palace Garden View Room)

 

房間的設計極具濃厚的傳統日式建築風格,不誇張,不奢華,簡潔優雅,而且設備十分齊全。浴室的設計尤其值得一讚,有相連的淋浴間和日式溫泉浴池之外,浴室地板還設有暖氣裝置,踏在冷冰冰的雲石地板上,卻感受到一份暖意。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mini bar裡面那盒「東京牛乳」,一邊浸浴一邊喝牛奶,還可以一邊欣賞東京鬧市的景色,我都不願離開酒店房間半步。

 

009

(美味的「東京牛乳」)

 

意外驚喜

 

酒店提供食物的,主要是地下的The Café by Aman和33樓大堂旁邊的The Restaurant by Aman。由於時間有限,未有機會去那Café,但酒店公關就在33樓餐廳為我安排了一頓晚餐。以日本高級食材,泡製新派意大利菜,有牡丹蝦、金目鯛、和牛,還有用青森縣產蘋果造的蘋果批伴意大利雪糕。他們還特意在甜品上為我寫上「Happy Birthday」,在此感謝香港和東京兩位公關朋友的悉心安排。

The Café by Aman The Café by Aman

(The Café by Aman)

 

The Restaurant by AmanThe Restaurant by Aman

(The Restaurant by Aman)

 

The Lounge by Aman

(The Lounge by Aman)

 

巴黎香格里拉酒店那遠眺巴黎鐵塔的房間窗外景觀,倫敦Bulgari Hotel那高級和奢華的格調,台北文華東方那細心週到的服務,均令我印象深刻。但以酒店整體設計、房間、設施、服務,以至窗外景色等各個元素歸納來說,Aman Tokyo應該是我覺得最好、最喜歡的酒店。想來東京過一個舒適恬靜的假期,Aman Tokyo是不二之選。

Read More
2018年04月25日

Baselworld 2018 個人之選

IMG_2113

 

Baselworld 2018 個人之選

 

這12年間,去過巴塞爾超過十次,印象中,今年是第二次遇上巴塞爾的下雪天。今年因為要去La Chaux-de-Fonds參觀Chanel的錶廠,所以18號晚上便離開香港,直飛蘇黎世。19號大清早6點半到達,已經發覺唔對路,飛機窗外白茫茫一片,到處都舖滿厚厚的積雪。一踏出機艙,便感受到那股刺骨的寒意,原來室外溫度只有零下兩度。坐火車到巴塞爾,情況沒有好轉之餘,更落起雪來,感覺更加凍。問題是,我以為自己很了解巴塞爾的天氣,沒有看天氣預報,心想應該會很暖,所以沒有帶備足夠的禦寒衣物。

 

回顧今次錶展,要揀選自己的心水,著實有點困難,不考慮購買能力的話,還是可以選得到吧。最喜歡的品牌,應該是Bulgari,有好幾款都應該入選最佳,去年推出Octo Finissimo Automatic的鈦金屬版,已經喜歡到不得了,今年再出噴沙紅金和鋼版,兩款都漂亮,還有碳纖維殼的Octo Finissimo Minute Repeater,以及打破超薄紀錄的Octo Finissimo Tourbillon Automatic,可以的話,四款全部入圍。

 

DSC01091 DSC02860 DSC02902

 

當然,四款我都買不起啦,想買而又買得起的,是Casio G-Shock GMW-B5000,我最喜歡黑色DLC Porter特別版,但人人都笑我多付一倍價錢好笨,其實鋼或金色兩款都一樣漂亮,買得到的話,任何一款都可以。不過,我結果還是訂了銀色。

 

DSC02110 DSC02132

 

另一款想買的是Seiko 1968 Automatic Diver’s Re-creation Limited Edition SLA025,用Hi-Beat 36000自動機芯,限量1,500枚,定價約五萬餘,但我還是買SLA019好了,綠圈綠面,定價約二萬餘。

 

IMG_1926

 

還有幾款買不起也買不到的,例如Rolex GMT-Master II鋼殼百事圈,定價七萬餘,未推出都已經炒味濃。

 

IMG_2041

 

今年Patek Philippe再推出5524,換上紅金殼,還有直徑37.5毫米紅金殼的7234女裝Calatrava Pilot Travel Time,不過我最喜歡三文魚色面的5270P萬年曆計時款。

 

DSC03129

 

喜歡的還有Hublot Big Bang Unico Red Magic、Tag Heuer Monaco Bamford和Arnold & Son Globetrotter;Claude Meylan Manga’ch – Heidi也很有趣,Heidi的身材非常好呢,不過手工就一般。

 

DSC02945 DSC03018 DSC03285 DSC03966

 

令我眼前一亮的,是年輕獨立製錶師Rexhep Rexhepi的Akrivia Chronometre Contemporain,有白色大明火琺瑯面配鉑金錶殼和黑色大明火琺瑯面配紅金錶殼,兩款都漂亮,機芯有點Laurent Ferrier的影子,打磨也細緻。

 

IMG_2052

 

不過,最好玩的應該是Jacquet Droz的The Signing Machine,真正有錢而又喜歡機械的人,一定要買,拿出來簽信用咭,型到爆。

 

DSC01920

 

今年去完Basel,一定不會破產,因為想買又買得起的,就只有Casio和Seiko。太好了,省點錢明年再去過。

 

Read More
2018年03月15日

Peter @ Peninsula Tokyo

The Peninsula Tokyo - Peter Motion Wall

 

Peter @ Peninsula Tokyo

 

作為傳媒的,總會給品牌寵壞,我也不例外。每次跟品牌出trip,坐business class,住的、吃的,都十分之好。我住過倫敦的Bulgari Hotel、巴黎的半島和香格里拉、日本的Aman和四季、台北的文華東方;也吃過不少米芝蓮星級餐廳,例如巴黎的Le Cinq和 L’Abeille、東京銀座的近藤、台北的祥雲龍吟等。今次來到日本,多得酒店公關朋友的安排,也慶幸能夠品嚐到東京半島酒店Peter餐廳的好食物。

 

The Peninsula Tokyo - Peter Elevator Area The Peninsula Tokyo - Peter Main Dining Night

 

Peter位於東京有樂町半島酒店24樓,遠眺日本皇居和日比谷公園,景色極之優美。餐廳主打以日本新鮮食材泡製西式烤肉料理,他們專門搜羅當地高級食材,例如從日本西北部岐阜縣飛驒高山的一所合約農場購入新鮮有機蔬菜,配以經過兩星期熟成的岡山縣千屋A5級和牛,又或者鹿兒島黑豚,以及從北海道一所每年只飼養300頭羊的小農場而來的「Mr. Sakai Lamb」。這次我試的,就是餐廳的特色北海道四道菜晚餐。

 

晚餐的第一道菜,是北海道帶子配以日本八爪魚、三文魚子、紫蘇和法國埃斯普萊胡椒,作為頭盆,感覺新鮮舒服。

 

IMG_0530

 

第二道菜是北海道釧路白鱈魚,配以白味噌、韭菜和羽塚蘿蔔。

 

IMG_0539

 

主菜是燒富良野A4級和牛西冷,配以日本黑蒜、洋薊和醃蘿蔔。

 

IMG_0544

 

甜品就是Nama朱古力配凸頂柑、果醬和北海道牛乳雪糕。

 

IMG_0548

 

而每一道菜,他們都為我配上半島酒店的house wine,包括香檳、白酒和紅酒,雖然不是什麼高級葡萄酒,但與食物的配搭卻天衣無縫。

 

IMG_0523 IMG_0554

 

Peter的菜式色、香、味俱全,環境高雅舒適,服務一流,是我到過的其中一間最好的餐廳。

 

 

Read More
2018年02月17日

日內瓦鐘錶展後感

B-IWC2SIHH2018-JPG

 

日內瓦鐘錶展後感

 

B-PIA2SIHH2018-JPG B-RM3SIHH2018-JPG B-CA2SIHH2018-JPG B-BM2SIHH2018-JPG

 

今年是我的第五個日內瓦SIHH之旅,會場連市中心酒店的品牌加起來,總共看了41個品牌,就快追到Baselworld了,Baselworld的紀錄是72個品牌,我想SIHH不會打破這個紀錄吧,但也應該相距不遠。看了41個品牌,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呢?本來我想寫自己的十大心水之選,但想了又想,今年真的選不到十分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原因呢?是自己要求高了?還是市場不濟令品牌變得保守?坦白說,跟去年比較,今年真的有點失望。好錶還是有的,不夠十枚也不要緊,數數看吧。

 

首選是IWC Tribute to Pallweber Edition “150 Years”。單看外型,就知道這枚IWC Tribute to Pallweber Edition “150 Years”腕錶,是為紀念1884年推出的Pallweber袋錶而造,那可是當年的經典破格之作。同樣採用特大跳字小時和分鐘設計,再加上小秒針,形成三針一線的布局,跳字之餘,也很有regulator校正錶的味道。直徑45毫米紅色錶殼,襯上白色瓷漆錶盤,小時和分鐘視窗上下分別印有Hours和Minutes兩個英文字,品牌是美國血統,當然是用英文而不是法文啦。搭載全新的94200手上鍊機芯,全新的跳字機械結構,動力儲備約60小時。限量250枚。究竟揀鋼殼藍面還是紅金殼白面,實在很猶豫,有錢多好,可以兩枚都買,不用煩,只能負擔一枚的話,還是揀紅金殼白面好了,我沒有紅金錶。

 

IMG_9284 IMG_9293 IMG_9296

 

第二位是F.P. Journe Chronographe Monopoussoir Rattrapante。每年都總會揀到一枚心水的F.P. Journe,今年都不例外,這枚追針計時腕錶不用我多說,很美。有人說它很不像F.P. Journe,那又如何?什麼才是F.P. Journe?我覺得它很F.P. Journe。問題又來了,紅金好還是鈦金屬好?兩款都好,有錢的話,又是兩枚都買,只買一枚的話,還是揀鈦金屬吧。

 

IMG_9529 IMG_9540 IMG_9530

 

接著是Bulgari Octo L’Originale Chronograph。由始至終都很喜歡鈦金屬版的Octo,尤其是超薄自動款,配鈦金屬鏈帶就無頂彈,據聞賣到斷貨。買不到的話,這枚計時款也很值得考慮,雖然不是超薄,但不算厚,而且用El Primero機芯,無得輸。應該不會很貴吧。

 

IMG_9656 IMG_9652

 

然後是A. Lange & Sohne Triple Split。有些行家看過朗格的Triple Split之後,覺得沒甚驚喜,我看了卻驚為天人,覺得機芯漂亮,功能特別,戴上手幾乎都不想除下來。雖然個小時、分鐘和秒鐘三重追針的功能有點無聊,又有誰會等到小時來追針呢?但也算有趣的發明吧。後來上網翻查資料,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原來品牌早已在2004年推出過Double Split,那又好像更實際一點。前輩們未覺驚喜,是有原因的。白金錶殼直徑43.2毫米,厚度15.6毫米,襯灰色錶盤。搭載L132.1手上鍊機芯,3 Hz擺頻,動力儲備約55小時。備小時、分鐘和秒鐘三重追針功能,分鐘計時還要是瞬跳式的;還有測速計刻度和動力儲備顯示。限量100枚,售價約139,000歐元。

 

IMG_9165 IMG_9170

 

再來是Richard Mille RM 67-02 High Jump Mutaz Essa Barshim。很少選Richard Mille,不是不好,不是不喜歡,但太離地了,買不到,所以不想揀。但今年的重頭戲RM 53-01 Tourbillon Pablo Mac Donough都吸引不到我,反而是那枚紅色的RM 67-02 High Jump令我心動,沒有特別原因,就是喜歡那紅紅白白的配搭。

 

IMG_9126

 

最後是Baume & Mercier Baumatic,很久沒有喜歡名士的錶款了,這枚用自家機芯的,有五日鍊,外型斯文大方,且定價合理,二萬多一點,比普通版多一千,一定要揀Chronometer的,不過限量,未必買到。

 

IMG_9247

 

除了看錶,今年還參加了三個品牌辦的晚宴,有伯爵、IWC和名士。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名士啦,因為他們在合作伙伴Indian Motorcycle的日內瓦代理的車房裡舉行派對,而我又是Indian的超級粉絲,當然十分興奮。當晚氣溫好像只有兩度,而且下著毛毛細雨,但我都禁不住在戶外四圍走,摸摸每一部電單車,騎上其中幾部去感受一下、滿足一下自己的慾望。品牌更安排了試駕活動,可惜天氣實在太凍了,我穿得不夠,而且又天雨路滑,又認不得路,所以我還是放棄了,沒有試駕會後悔嗎?極度後悔。

 

IMG_9481 IMG_9461 IMG_9473 IMG_9468 IMG_9464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