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

什麼是空氣鐘?

01

 

積家的空氣鐘

 

早前到瑞士Vallée de Joux,參觀積家錶廠時,看過他們的空氣鐘工作室。回來香港後,品牌在他們的山頂大宅裡,又舉辦了一次工作坊,把空氣鐘拆開來讓我們細看內裡的結構,還讓我們自己來動手拆指針。拆指針很難嗎?其實不難,我想更深入地多拆一些,但那應該會很危險吧,所以品牌不會讓我們這樣做。

 

其實在參觀積家錶廠的文章中,都已經寫過空氣鐘了,應該都沒什麼好寫,但又想刊登多些照片,讓大家多了解一下積家的空氣鐘,所以再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覆述一次。

 

空氣鐘的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利用氣壓和溫度改變而推動的鐘,是早於17世紀初,由荷蘭工程師Cornelis Drebbel所發明。他一共造了18座鐘,其中兩座分別落入英國君主King James VI和波希米亞君主Rudolf II手中,而King James VI的一座Eltham Perpetuum更紅遍全歐洲。在之後的二百多年歷史裡,不少工程師積極改善這種鐘的運作,包括法國製鐘師Pierre de Rivaz,以及倫敦珠寶商James Cox與比利時發明家John Joseph Merlin合作製造的Cox’s Timepiece。到1928年,瑞士工程師Jean-Leon Reutter發明了空氣鐘,利用水銀對溫度改變的原理,推動機械空氣鐘,這座prototype被命名為Atmos 0。1929年,法國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de Radio(CGR)正式投入生產這種空氣鐘,並取名Atmos 1。1935年,積家取代CGR,成為空氣鐘的生產商,並於1936年重新設計,推出Atmos 2。

 

空氣鐘的原理

 

其實空氣鐘的基本原理不算十分複雜,簡單來說,空氣鐘內有一個密不透風的風琴式金屬鼓,裡面充滿著對溫度十分敏感混合水銀蒸氣,少許溫度變化都會令氣壓改變,使金屬鼓膨脹或收縮,從而為座鐘的發條鼓上鍊。這種敏感度極高的氣體,每遇到攝氏一度的溫度變化,就可以提供 48小時的動力。至於空氣鐘的走時準確性,就得依靠一條很幼的合金絲所懸吊的金屬環形擺陀來控制。但據聞這條合金絲十分易斷,所以在搬運空氣鐘時要加倍小心。

 

01 02 03 05 04

 

積家的空氣鐘

 

積家就在1935年開始生產空氣鐘,並於1936年推出第一款自家設計的空氣鐘。時至今日,積家已對空氣鐘作出多方面改良,令走時更準確。品牌亦在在這八十多年來,不斷設計出多款外型風格不同的空氣鐘。積家於2002年推出Atmos Régulateur,是Atmos空氣鐘的第二個系列,也是世界上公認最精確的計時器之一。於2003年又推出Atmos Mystérieuse神秘空氣鐘。再於2005年推出新一代Atmos Classique Transparente。2006年,品牌推出Atmos du Millénaire,鐘盤上有一支指針,指示出2000年至3000年的年份,在整個千禧年間會圍繞鐘盤轉動三圈。品牌更於2008年起,找來當代著名設計師Marc Newson,為他們設計了三款空氣鐘,包括Atmos 561、Atmos 566和Atmos 568。從2012年起,積家推出多款鑲木空氣鐘Atmos Marqueterie,向著名藝術家Alphonse Mucha和Gustav Klimt等致敬,以優質木材製造鐘殼,再由鑲嵌工匠組裝而成。2014年,品牌推出Atmos Classique Phases de Lune經典月相空氣鐘,月相顯示的精準度高達每3,821年才有一天的誤差。

 

2002

2002年推出的Atmos Régulateur

 

2006

2006年推出的Atmos du Millenaire

 

2008

2008年推出由Marc Newson設計的Atmos 561

 

2010a

2010年推出的Atmos Reedition 1930

 

2010b

2010年推出由Marc Newson設計的Atmos 566

 

2012

2012年推出的Atmos Marqueterie

 

2013

2013年推出的Atmos Marqueterie l’Attente

 

2014

2014年推出的Atmos Classique Phases de Lune

 

2015a

2015年推出的Atmos Marqueterie Céleste

 

2015b

2015年推出的Atmos Marqueterie Paille

 

Maison Jelk Fribourg

2016年推出由Marc Newson設計的Atmos 568

 

 

早期的空氣鐘廣告

Historical advertisement of the Atmos clock 2 1930 Advertisement of the Atmos clock Historical advertisement of the Atmos clock 3 Historical advertisement of the Atmos clock

 

Read More
2017年11月10日

意大利葡萄酒小天使 Coppo

IMG_1247

 

意大利葡萄酒小天使 Coppo

 

在意大利的Piemonte區,最受酒迷追捧的,應該是Barolo和Barbaresco,因為質素和陳年潛力都相對較高。相反,在大部人的心目中,Asti最著名的Moscato d’Asti和Barbera d’Asti都是一般的餐酒,價格相宜,一般來說沒有多大陳年潛力。

 

世事無絕對

 

但世事總有例外,七月份去了一趟Piemonte,參觀了幾間酒莊,有著名的Gaja、Pio Ceasare和Prunotto,但印象最深刻的,竟然就是在Asti區裡位於Canelli、沒有多少香港人認識的Coppo。沒有香港人認識,不是因為他們的葡萄酒質素不好,相反,他們的葡萄酒為我帶來很大驚喜,不認識,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在大中華區沒有任何代理商。要找到Coppo來試,暫時只能去意大利或日本了。

 

IMG_1250

 

百年酒莊

 

先簡單介紹一下Coppo酒莊。酒莊由Piero Coppo於1892年成立,當其時已採用香檳的secondary bottle fermentation來釀造氣泡酒,所以他們的氣泡酒名稱是Moscato Champagne。1913年,Piero與Pio Pennone的後人Clelia Pennone結婚,而Pennone酒莊也正式與Coppo酒莊合併,成為今日酒莊的雛型。20世紀初,除氣泡酒外,酒莊主力釀製Barbera紅酒和Vermouth強化葡萄酒。1940年代,Piero的兒子Luigi開始接掌酒莊,他著力使酒莊的生產技術更現代化,也於60至70年代輸入Burgundy葡萄酒和香檳。到70至80年代,Luigi的四位兒子Piero、Gianni、Paolo和Roberto陸續加入酒莊,引入更多新思維。他們從1984年開始,在Riserva Coppo和Piero Coppo兩款氣泡酒中加入Chardonnay和Pinot Nero,令氣泡酒的風格更接近香檳。他們亦沒有忘記酒莊的根,積極改良Barbera紅酒,同時在1984年推出Barbera d’Asti Pomorosso和Barbera Camp du Rouss兩款以Barbera d’Asti釀製的紅酒。到現在,Coppo已經由家族的第四代傳人Massimiliano和Luigi所繼承,他們利用互聯網的便利,積極為酒莊開托全新的國際市場。

 

Tunnel Camp du Rouss 5b Tunnel pupitres Magnum Pupitres (arco) bis DSC00509

 

參觀酒莊

 

參觀當天,主要是由酒莊負責Sales & Marketing的Francesco來招待我,他帶我參觀依山而建並獲UNESCO世界文化遺產的地下酒窖,也開了幾款酒讓我試飲。我先試的是酒莊的signature氣泡酒Brut Riserva Coppo Metodo Classico 2009,這款氣泡酒以傳統釀造香檳的方法製造,我個人十分喜歡,氣泡細緻,口感柔順,充滿果香,跟法國的高級香檳很相似,但價錢十分合理,我認為在香港的市場潛力應該不錯。之後我試了兩款以Barbera釀製的紅酒,包括L’Avvocata 2016和Camp du Rouss 2015,兩者均比較近似日常飲用的廉價餐酒。試完酒後,Franscesco問到很多有關香港葡萄酒市場的問題,並表明很有興趣打入大中華區市場,可惜葡萄酒生意方面我認識不多。後來Massimiliano來跟我打了個招呼,也問了一些問題,還讓我試飲了他們的Riserva della Famiglia 2009紅酒。坦白說,我覺得這款才是讓他們衝出國際的重要作品,雖然也是Barbera d’Asti,但層次就是不同,品質更高,也有相當的陳年潛力。

 

DSC00517 DSC00510 DSC00512

 

天使愛美麗

 

其實除了他們的Brut Riserva和Riserva della Famiglia之外,Coppo還有另一個話題,就是他們酒標上的天使logo。這個天使logo的靈感來源是意大利Bergamo著名雕塑家Giacomo Manzoni一件1920年代的木雕作品,這件木雕是一位天使正試圖爪著氣泡酒所冒出來的氣泡,而天使身上也繫著弓箭,象徵愛與熱誠,腳上的紋身寫著Robur et Salus,即是Strength & Health。這個木雕成為了Coppo葡萄酒樽上的標記,也象徵他們的家族對葡萄酒的愛與熱誠。真心希望他們可以盡快打入香港市場,那我不用飛到意大利,就可以再次喝到Brut Riserva Coppo。

 

IMG_1247

Read More
2017年10月26日

積家與差利卓別靈

JLC001

 

到巴塞爾看新錶之前,去了Vevey看差利卓別靈的故居兼博物館,去了Vallée de Joux看積家錶廠,又去了Lausanne看漂亮的日落湖景。

 

DSC00150

 

卓別靈的世界

 

差利卓別靈是世界上最經典的電影演員和導演之一,年輕的我不知道,但有我這把年紀的,應該無人不認識他。他於1889年在英國出生,年幼時父親失踪,由母親獨力照顧,家景貧窮,9歲未夠便得出來謀生,也有從事表演工作。到19歲時被帶到美國,開始其荷里活演藝生涯,多年來他自編自導自演過多套電影,更成為美國最著名的電影人之一。可惜受到醜聞和政見不同的影響,他和家人在1953年被逼離開自己渡過黃金歲月的地方,搬到瑞士的Vevey生活,直至1977年離世。

 

JLC

 

Chaplin’s World的所在位置,便是差利卓別靈搬到瑞士時定居的地方。2000年時經一班有心人發起,再經歷多年的籌備和修建,於去年四月底時才正式對外開放。這裡有一大片花園;有改建成博物館的大宅,裡面保留了差利起居生活的地方,例如大廳、睡房、書房,甚至浴室;還有多個差利曾經拍攝過的電影場景和一些製片工作室。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和有趣,對這位一代電影偉人的生平有興趣的話,很值得花一整天到這裡參觀,看累了,這裡有間餐廳,也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讓你可以舒展一下身心。

 

DSC00159 DSC00156 DSC00168 DSC00178

 

為什麼要花一些篇幅去講差利卓別靈和Chaplin’s World呢?跟積家有什麼關係?積家是Chaplin’s World的合作伙伴,因為這裡有兩件物件,與積家息息相關。

 

響鬧腕錶

 

早於1953年差利搬到瑞士定居時,當時的州政府為了要表揚他對電影業的偉大貢獻,特別向他致送了一枚積家的Memovox響鬧腕錶,更在黃金錶殼上刻上「Hommage du gouvemement Vaudois à Charlie Chaplin – 6 Octobre 1953」的字樣。到1977年他去死時,他的兒子Michael Chaplin繼承了這枚腕錶,並在結婚時轉送了給妻子。後來於2013年,這枚腕錶又再次出現在Michael女兒Carmen Chaplin所導演的一套短片《A time for everything》中。最近積家就把這枚Memovox響鬧腕錶修復好,讓差利的家人可以把它放於Chaplin’s World的大宅博物館內展出。

 

DSC00161

 

空氣鐘

 

到1972年,瑞士攝影記者協會向已故的差利卓別靈頒發「Caméra Souriante」(smiling camera)獎項,以表揚他對待傳媒的友善態度,並向他致送一座積家的Atmos Clock空氣鐘。現時積家便借出一座相同型號的空氣鐘,在大宅博物館內展出。

 

DSC00164

Read More
2017年08月21日

重遊舊地 IWC Schaffhausen

IWC

重遊舊地 IWC Schaffhausen

 

第二次來到SCHAFFHAUSEN,第二次參觀IWC的錶廠,上一次是四年前BASELWORLD之前的一天。相隔只不過四年,又沒有什麼新東西,有上次一起來的行家朋友問我,為什麼還要來?來之前我都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要來?還有其他廠可以看,為什麼偏偏要第二趟來IWC看錶廠?

 

再遇沙夫豪森

 

未命名dfgd

1893年的IWC錶廠外貌。

 

其實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打從心底裡就喜歡IWC,剛畢業時第一枚想買的機械錶是IWC Portugieser Chronograph,可惜之後見到他們的錶越來越不像樣,所以都沒有再提起興趣去買。到近幾年他們relaunchPortugieser, 我又對這個品牌重拾熱情,最想買的是藍面鋼殼的Annual Calendar 款式,小王子特別版的PerpetualCalendar 其實更好,月相裡月球上站著的小王子,是男人的浪漫,不過太貴了,我買不起也買不到。到去年,他們又重推Pilot’s Watch 系列,我亦愛上藍面的Big Pilot’s Watch 小王子特別版,這個我負擔得起,也是近來shopping list 的首位。

 

aasdasd

嚴冬裡的Rhine Falls

 

另一個原因,是上一次的睇廠經驗實在太差了,是我的四年編輯生涯裡最差的一次media trip。有多差? 第一天晨早到達Zurich,沒有交通安排,自己去酒店;沒有晚飯安排,食自己;第二天出發,先去機場接其他剛到的記者朋友,航班延誤是平常事,我是第一站上車,到達錶廠,原本45 分鐘的車程變成兩小時;開始是聽品牌簡介,逛品牌的小型博物館;再去參觀機芯裝嵌,原來只不過是在三層高建築物的走廊裡走一圈,看什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只有對面萊茵河邊的游泳池,和那隻印有機芯零件用來盛曲奇餅的碟;之後去吃午飯,Rheinfall 瀑布的景色的確不錯,食品也不錯,但不知道是否我理解錯誤,原本以為可以乘觀光船到湖上遊覽,但午餐之後行程就不翼而飛。最後去另一廠房,以為要入內參觀,原來就只能在門口看兩眼,連走廊都沒有走進去。行程結束,上旅遊巴前往Basel,最壞的情況到這一刻才正式出現,不幸在公路上,前面發生交通意外而大塞車,原本一小時的車程變成四小時,到達Basel 已經差不多晚上九時,連約好的晚飯也去不到。你說這樣的經驗會談得上是好嗎?

 

我想應該不會是我太嚴苛太小器吧。我想對我喜歡的品牌改觀,我想再給她多一次機會, 所以今次應品牌公關的邀請,我再來一次Schaffhausen,再看一次IWC。

 

品牌歷史

 

今次來到,那隻我喜歡的曲奇餅碟已經不見了,但那個游泳池還是冰冰冷冷的安靜在河畔,那兩座廠房外表上仍然沒有變。迎接的不再是那位風度翩翩的老紳士,而是一位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女士。

 

首先要做的, 仍然是聽一次品牌歷史簡介。從美國波士頓來的FlorentineArisoto Jones 先生, 於1868 年在Schaffhausen創立International Watch Company, 希望結合瑞士傳統製錶工藝和美國先進技術,目標市場是美國,亦是當時瑞士極少數的法語區以外腕錶品牌之一。不過要到1875 年,在Heinrich Moser 先生的協助下, 第一座錶廠才正式落成,投入生產腕錶。可惜F.A.Jones 先生在1878 年離開了IWC,錶廠亦於1880 年在拍賣會上被賣到Rauschenbach 家族的手上,在近百年的歷史裡,就由家族的四代人擁有和經營這個品牌。到1978 年,德國汽車零件生產商VDO 購入品牌的大部分股權,同時促使了IWC跟Porsche Design 的合作,從而推出了多款由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先生親自設計的腕錶,包括1980 年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枚鈦金屬錶殼計時腕錶。1981 年,GünterBlümlein 先生成為IWC 的新任董事, 到1991 年,他成立LMH Group,全資擁有IWC 之餘,亦同時擁有積家的60% 股權和朗格的90% 股權。直至2000 年,LMH Group 正式被Richemont Group 全面收購,從此三個品牌亦成為這個腕錶大國的一員。

 

現時IWC 僱用了約1,300名員工,當中在Schaffhausen約有800 人;品牌在世界各地則擁有65 間專門店。他們在1968 年開始推行有系統的製錶學徒訓練計劃,當中包括設計、製錶工藝和機器工程三大範疇。

 

參觀錶廠

 

asasas

 生產機芯的自動擺陀。

 

看完電影簡介,聽過品牌歷史,我們離開大本營,坐車到位於Neuhausen 的工廠。聽名字你可能會估Neuhausen和Shaffhausen 好近,其實真的好近,只需10 分鐘車程。那裡是IWC 的零件生產基地,主要的CNC 機器都在那裡,他們主要生產錶殼、機芯擺陀、夾板和零部件等,也會進行零件打磨、裝飾,以及錶盤印刷等工序。我看過很多次用CNC造錶殼造零件,沒什麼特別,都是一樣。但製錶師就為我們示範裝嵌寶石和做perlage decoration。你以為好容易?如果你見過機芯的話,就知道寶石軸承其實有幾細小,少一點眼力都裝不到。而perlage 要做得漂亮,亦十分困難,所用的力度不平均的話,出來的花紋會深淺不一,效果便不好看了。我們便有試過這兩個工序,證實同行友好,沒有人有資格當製錶師。品牌代表亦告訢我們,其實他們的零件,80% 都是機器進行裝飾的,只有20%依靠人手,真老實。至於打磨方面,部分亦會交由機器負責,部分則以人手打磨。不過,這並不代表打磨工序就很容易,以Aquatimer 為例,單是錶殼就有50 處不同地方需要以機器和人手打磨,所用的打磨工具,就有二、三十種之多。在這裡,他們也會以機器為每一件零件進行品質檢測,比⌈SwissMade⌋的標準要求更高。

 

歷史博物館

 

參觀完Neuhausen 的錶廠,我們步行到Rhine Falls 的餐廳吃飯,行程大約20 分鐘,沿途景色優美,雖然氣溫寒冷,天色陰暗,連瀑布都差點結冰,但就增添了一份淒美。餐廳也是依舊,面對瀑布,景色如畫,但相比上一次來,遊人確實少了很多,可能天氣太冷,都不是旅遊旺季。

 

吃過午飯,當然沒有遊船河的行程啦,那肯定會冷病的。之後便回到Schaffhausen 的大本營,先參觀品牌博物館。這裡是品牌的藏寶庫,珍藏著創立以來推出過的多款袋錶和腕錶,例如品牌以創辦人命名的第一台機芯Jones Calibre ;有品牌在1885 年由奧地利製錶師Pallweber 創作的第一台數字式時分顯示機芯Pallweber Calibre ;有1936 年推出的第一枚Pilot’s Watch ;有1940 年代推出的Portugieser 腕錶;有1954 年推出品牌的第一枚自動機芯腕錶Ingenieur ;有1969 年推出採用Beta21 石英機芯的Da Vinci 腕錶;有一系列的Porsche Design 腕錶,包括第一枚鈦金屬殼計時腕錶;有1987 年第一款採用陶瓷錶殼的Da Vinci 腕錶。還有1993 年推出慶祝品牌成立125 週年、編號1868 的大複雜功能腕錶Il Destriero Scafusia。這枚腕錶集當時幾位製錶界猛人的構思,例如IWC 更上一層樓的Günter Blümlein、品牌最重要的設計靈魂之一Kurt Klaus、品牌第一台雙秒追針計時機芯的創作者Richard Habring。這台集萬年曆、三問、陀飛輪和雙秒追針計時等複雜功能於一身的機芯,建基於Valijoux 7750,夾板上還飾有漂亮的雕刻花紋,是品牌歷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除了鐘錶之外,博物館還展示了跟鐘錶業息息相關的物件,包括製錶工具,以及一則在1960 年12月20 日刊登於香港星島晚報的IWC Ingenieur 腕錶廣告。

 

在我們參觀的時候,剛好IWC 在舉辦有關Pilot’s Watch的小型主題展覽,從世界各地的收藏家借來多枚具紀念價值的特別版腕錶作展示,香港的收藏家都有借出兩枚。就是因為這個展覽的緣故,所以今次連博物館都不能拍照。

 

hdfhsdfgh  Portuguese腕錶在1939年首次面世,這枚是1942年製造的,編號325

 

aasgagasg  1940年為德國空軍製造的Big Pilot watch

 

asgasgaw  1917年推出搭載第一台腕錶機芯Calibre 76的女裝錶
 

 

 

 

 

 

asfasfasfas  1982年推出的第一款鈦金屬錶殼腕錶Porsche Titanium Chronograph,編號3700
 
 
asdfasfasfas  1998年首次面世的大複雜功能腕錶Il Destriero Scafusia,編號1868,這枚是2001年製造

機芯和腕錶裝嵌

 

參觀完博物館,我們轉而參觀機芯和腕錶的裝嵌。這部份其實跟其他品牌的都是差不多,由於要嚴格保持裝嵌工場的環境清潔兼一塵不染,我們這等閒雜人士,一律禁止進入,所以跟上次一樣,我們只可以在工場外隔著玻璃,窺看裡面的生產工序。不過在我們參觀時,工場裡好像沒有多少人在工作,品牌代表解釋說,一來很多人去了參觀SIHH,因為那天剛好是招待業內人士的特定日子;二來製錶師都是採取彈性上班時間制的,每天工作8.5 小時,從早上7 時至晚上6 時,他們可以自行決定返工放工的時間,很好呢。

 

asfasfasfasfgaw

asfa

 

在這裡,我們看到不同部分的機芯裝嵌,有些採用機器,例如一部分的寶石軸承,有些用人手,例如裝配擺陀。他們都採用流水作業式的生產工序,每個步驟一次會造50 台機芯,而每一台基本機芯約需要2 至3 個星期完成裝嵌。在品質檢定方面,每5 台機芯就會隨機抽出一台,進行五方位測試,誤差要在0 至+4.5 秒之間,才能通過測試,比天文台認證的要求還要高。裝好機芯,下一步當然是裝錶盤和指針,每枚腕錶,會有3 至9 枝指針,有些指針與指針之間的距離,比一條頭髮更小,所以裝嵌指針是極之困難的工序。接下來就是裝配錶殼和錶帶,最後是第二重品質檢定和包裝等。

 

asfasgfasgw  asdfasfasfasf

Portugieser Annual Calendar機芯                                                              機芯組裝

 

asgawgrb eghwe

單按鈕計時機芯                                                                                         製錶師說裝嵌萬年曆機芯其中一項困難工序, 是要對齊萬年曆的四位數年份顯示

 

複雜功能腕錶

 

看過裝嵌工序,我們更有幸參觀複雜機芯的製錶工房。在這座製錶廠裡,有98 位經驗豐富的製錶師,但其中只有4 位能夠合資格裝嵌大複雜功能 機芯,而每台機芯需要最少4 星期時間裝嵌,所以,每年他們就只能生產大約50 枚大複雜功能腕錶。我們在製錶工房裡,除了看到Annual Calendar 的腕錶外, 還有Aquatimer,原來Aquatimer 對防水效能的要求十分嚴謹,所以部分腕錶會由大師來處理。而最順理成章會在這裡見到的,當然是Perpetual Calendar Digital Date-Month 的機芯。製錶大師還為我們示範如何裝嵌萬年曆腕錶的不同顯示轉碟,真的大開眼界。其中一位大師說,最困難的其中一個步驟,是要對齊萬年曆的四位數年份顯示,對不齊的話,會是極醜的事。

 

AASGASGA SAGASGASG

萬年曆機芯的零件                                                                    錶殼的組件

 

ASFASGASVW

我還是最喜歡Big Pilot’s Watch Edition Le Petit Prince

 

製錶課堂

 

SDFGSDFASF  SFSAFAG

SFAFASFA  DFJDFNBF

 

參觀完所有生產工序,最後我們回到會議室,觀賞品牌所有系列的多款不同作品,包括Pilot’s Watch、Portugieser、Aquatimer、Portofino 和Ingenieur,以及今年全新推出的Da Vinci,實行來一個大晒冷。不過我手中不肯放下的,還是小王子特別版的Big Pilot’s Watch,我真的很想買呢。

看完錶,行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是上一堂製錶課,跟大師們學習裝嵌一台Jones Calibre機芯。我很興奮,因為這是一台頗有名氣的機芯,很喜歡那個特別的機芯調節裝置。而且品牌很貼心,特別安排多位製錶師,實行以一對二的教我們裝拆機芯。不過,由於學員的水平不同,所以我們只是簡單地拆去發條鼓、一塊夾板和幾個齒輪,然後又重新裝回,最困難的擒縱裝置,我們都未有接觸到,希望下次品牌可以安排另一個更深入的進階課程,讓我們多認識Jones Calibre。

 

KRTFMEDRHER

Schaffhausen原來有一間很好的小餐廳

 
行程完畢,在回去Zurich之前,我們先在Schaffhausen的一間餐廳吃晚飯。那間餐廳頗有特色,食物也很不錯。原來Schaffhausen 除了那間面對Rhine Falls 的旅遊景點式餐廳外,還有這樣一間好餐廳,值得再來。據品牌代表說,他們籌備多時的新錶廠將於明年落成,廠址距離總部現址只有約七分鐘車程。所有腕錶生產工序都會集中在那邊,那裡亦將會是瑞士德語區內規模最大的錶廠。有幸的話,我希望能夠再來一次。不過,我怕這個機會應該不大,所以,還是要向Schaffhausen 道別了。

Read More
2017年08月10日

體驗真正的星級米芝蓮

IMG_1211

 

 

體驗真正的星級米芝蓮

Le Cinq @ Four Seasons Paris

 

七月初放了一個長假期,到了意大利,主要目的地是北部的Piemonte,那裡是意大利其中一個著名葡萄酒產區,到那裡的目的,當然是參觀酒莊啦。

 

IMG_1238

(Piemonte區的漂亮葡萄田)
聽聞土耳其航空航機新,服務好,機上膳食一流,而且比其他歐洲航空公司便宜很多,所以今次便選擇乘這家航空公司的航班經伊斯坦堡到米蘭。最終的感覺其實是沒甚麼特別,只是航班上有Wi-Fi,還有一個男空中服務員打扮成廚師的模樣來招呼乘客,座位不特別舒適,服務不特別週到,就連那個「聞名國際、獲獎無數」的伊斯坦堡機場business lounge,也只得個「大」字。可能在歐洲標準來說,那個lounge已經極好了,可惜還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IMG_1147

(位於伊斯坦堡機場的business class lounge)

 

早上九時許到達米蘭機場,等了一個多小時,辦好手續,才能到停車場取那預先租好的車,驅車前往Piemonte首府Turino。那裡有什麼出名?喜歡足球的應該都會聽過祖雲達斯和拖連奴吧,兩家都是Turino的地區球會,其餘呢?沒什麼了。不過那裡算是人口不高的大城市,也有很多漂亮的歷史建築物。之後開車到Alba,第一天就是住在那裡一間酒莊附設的酒店Cascina Barac。酒店在山上,前面全部都是綠油油的葡萄田,加上藍天白雲的好天氣,漂亮到不得了。晚上在酒店的室外餐廳吃飯,吃地道的Piemonte菜,喝酒莊自家釀製的葡萄酒,好味到不得了。
IMG_1153

(Piemonte首府Torino)

 

IMG_1212

(Cascina Barac的室外餐廳)

 

第二天出發去Canelli參觀第一個酒莊Coppo,香港人應該不太認識這個酒莊,因為香港沒有代理商入口這個酒莊的葡萄酒,但他們的Brut依照傳統釀造法國香檳的方法製造,質素相當不俗,就連普遍較低檔的Barbera d’Asti,他們也造得很好,而且價格一點都不便宜。之後開車回Alba,參觀Prunotto,晚上入住另一個酒莊Fontana Fredda附設的酒店,在酒店的米芝蓮一星餐廳Guido Ristorante吃飯,除了氣派,沒什麼特別。第三天早上去參觀Pio Cesare,那應該是我參觀酒莊的經驗之中,最馬虎的一次,沒有好感,但葡萄酒造得不錯。中午在一間由一家四口經營的路邊小店吃午餐,然後去遊覽Grinzane Cavour古堡。晚上入住一個小酒莊的旅館Cascina Rocca,然後在附近的另一間米芝蓮一星餐廳Massimo Camia吃飯,食物質素不錯,但整頓飯卻不斷受到蒼蠅的騷擾,以及sommelier催促點酒的壓迫感。第四天到了Barbaresco參觀Gaja,這應該是Piemonte最著名的酒莊吧,當然價格也超高。很榮幸由Angelo Gaja先生親自接待,跟他在香港吃過一次飯,很和藹,七十多歲仍然很有魄力。他帶我到葡萄田參觀,講解氣候轉變如何影響他們,他們又如何改善種植葡萄的方法。參觀完酒莊試完酒,他們安排我到附近教堂旁邊的小餐廳吃午餐,簡單的地道意大利粉,又是非常好吃。晚上入住位於Treiso的La Ciau del Tornavento米芝蓮一星餐廳附設的旅館,還在那裡吃過一頓晚飯,又是吃景色和裝潢的失望體驗。

 

IMG_1250

(無人識的Coppo酒莊)

 

IMG_1272

(在Prunotto的tasting,試足10款酒)

 

IMG_1317

IMG_1306

(米芝蓮一星餐廳Guido Ristorante的外貌,餐廳是酒莊裡的一座古老建築)

 

IMG_1374

由一家四口經營的路邊小意大利餐廳)

 

IMG_1341

(Pio Cesare酒莊)

 

IMG_1429

(另一間米芝蓮一星意大利餐廳Massimo Camia)

 

IMG_1478

(Gaja的舊label)

 

IMG_1506

IMG_1534

(又是米芝蓮一星餐廳La Ciau del Tornavento)

 

這趟旅程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喝和睡覺,在Piemonte逗留了五天,參觀過五個酒莊,也去過三間米芝蓮一星餐廳。坦白講,三間都沒有給我很好的印象,食物的確不錯,色香味俱全,賣相十分精緻,餐廳裝潢也十分講究。但論服務和葡萄酒搭配,都不算很突出,而且價錢非常昂貴。我去過的三間地道意大利小餐廳,無論食物質素和服務,均比那三間米芝蓮一星餐廳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食物賣相沒那麼花巧,餐廳裝修沒那麼富麗堂皇,不過價錢卻只是米芝蓮一星餐廳的三分之一。

 

離開Piemonte,在米蘭逗留了兩天,然後轉飛巴黎。到巴黎的原因,除了購物,為的還是吃,而且讓我體驗到真正的米芝蘭星級餐聽的質素。我到過四季酒店的米芝蓮三星餐廳Le Cinq,也到過香格里拉酒店的米芝蓮二星餐廳L’Abeille。無論服務、食物的質素,以及與葡萄酒的搭配,兩間餐廳都做得很出色,而且比那三間位於Piemonte的米芝蓮一星餐廳不會貴很多,今次就先介紹Le Cinq吧。

 

Le Cinq現時由Christian Le Squer主理,他自2016年起連續兩年為餐廳摘取了米芝蓮三星。論裝潢,Le Cinq算是富麗堂皇,但這從來都不是我考慮餐廳好與壞的條件,只要整齊清潔就可以了,不能太老舊,加一點特色佈置更好,我去吃的可不是裝修呢。論服務,餐廳員工很有一種氣勢,但招呼還算周到有禮,而且非常attentive。論食物,除了色香味俱全之外,跟酒的搭配也十分出色。配的不是很昂貴的酒,但就很有特色和心思。我點的是tasting menu,五道菜加三道甜品,共配了七款酒,真的很厲害。

 

IMG_1684

IMG_1687

(Le Cinq)

 

正式上菜前,侍應端上幾款餐前小食,品酒師也送上一款獨特的香檳。其中幾款一口小食感覺很像份子料理,味道如何我都忘記了,但口感很有趣。而香檳則來自Côte des Blancs地區村莊Cramant的家族小酒莊Diebolt-Vallois,造Blanc de Blancs尤其出色,我試的是Diebolt-Vallois à Cramant Brut Blanc de Blancs Prestige,當然是100% Chardonnay,葡萄也100%來自Grand Cru級葡萄田,造得比多個著名大酒莊更加出色。

 

IMG_1696 IMG_1697 IMG_1705

(三款餐前小食)

 

IMG_1685

(Diebolt-Vallois à Cramant Brut Blanc de Blancs Prestige)

 

前菜有三道,第一道是烤洋薊配百里香和檸檬清湯。我不喜歡洋薊,但這道菜很香口,作為第一道前菜有熱身的作用。第二道前菜是來自法國Brittany地區Dublin Bay的大蝦配暖蛋黃醬及脆蕎麥煎餅,跟第一道前菜的味道有很大差距,這道味道較濃。兩道前菜均搭配的是Northern Rhône Côte-Rôtie地區酒莊Domaine Jamet的Condrieu Vernillon 2015白酒,濃郁花香,配前菜應該萬無一失,好穩陣。

 

IMG_1707

(烤洋薊配百里香和檸檬清湯)

 

IMG_1716

(大蝦配暖蛋黃醬及脆蕎麥煎餅)

 

IMG_1706

(Domaine Jamet Condrieu Vernillon 2015)

 

第三道前菜是香氣和味道更加濃厚的當代法式煮洋蔥仔,那一定要搭配同樣濃厚的酒,品酒師就選了香濃而帶甜的葡萄牙d’Oliveiras Verdelho Vintage Madeira 1985砵酒,很有創意,也把洋蔥的味道中和了。

 

IMG_1719

(當代法式煮洋蔥仔)

 

IMG_1718

(d’Oliveiras Verdelho Vintage Madeira 1985)

 

如果menu上有兩道主菜的話,通常第一道會是白肉,第二道是紅肉,很少會兩道白、兩道紅,或者先紅後白,原因大家應該明白吧。這次也不例外,第一道主菜是烤比目魚配醃水田芥和醋梨子,搭配的是Burgundy的Domaine Ballot-Millot Meursault 1er Cru 2014白酒。Meursault是我喜愛的白酒之一,配魚無問題,但其他配菜就點偏酸,用Meursault來中和就更好了。

 

IMG_1724

(烤比目魚配醃水田芥和醋梨子)

 

IMG_1723

(Domaine Ballot-Millot Meursault 1er Cru 2014)

 

第二道菜看上去是全白色的,但裡面卻是紅肉。那是澳洲Black Market牛聊包以松露水牛芝士,看上去清淡,其實味道非常濃郁,搭配Burgundy酒莊François Feuillet的Morey-Saint-Denis Clos Sorbè Premier Cru 2011紅酒,紅肉配Burgundy紅酒,沒有難度,再加上松露水牛芝士,反而創意十足。

 

IMG_1729

(澳洲Black Market牛聊包以松露水牛芝士)

 

IMG_1728

(François Feuillet Morey-Saint-Denis Clos Sorbè Premier Cru 2011)

 

吃完主菜,上甜品之前,先來一道輕甜品清清味蕾,梳打粉味的牛奶雪糕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但吃起來很清爽。以為沒有配酒,但品酒師卻帶來一杯Eric Bordelet的Poire Granit cider,很輕微的酒精,充滿果香,十分有趣,配這道輕甜品也創意十足,有驚喜。

 

IMG_1733

(梳打粉味的牛奶雪糕)

 

IMG_1732

(Eric Bordelet Poire Granit cider)

 

甜品也有兩道,第一道是脆西柚餅,下面放有西柚冰、新鮮西柚肉和醃西柚肉。不會太甜的甜品,而且帶有清新的果香,這樣舖排實在很有心意。搭配的是法國西南部Domaine de Souch的Jurançon Cuvee de Marie Kattalin 2013甜酒,不會很甜也不會很厚,配清新的甜品很搭調。

 

IMG_1740

(脆西柚餅)

 

IMG_1741

(Domaine de Souch Jurançon Cuvee de Marie Kattalin 2013)

 

最後一道甜品是較濃郁較甜的黑朱古力雪批皮配烤花生和法國糖果,搭配的是南法酒莊Cave de L’Étoile的Banyuls Grand Cru Select Vieux 1990甜酒,又是另一枝很特別很少有的甜酒,比Domaine de Souch那枝較甜較厚一點,配這道甜品恰到好處。

 

IMG_1743

(黑朱古力雪批皮配烤花生和法國糖果)

 

IMG_1742

(Cave de L’Étoile的Banyuls Grand Cru Select Vieux 1990)

 

其實吃完兩道甜品,侍應還拿了很多餐廳的特色小甜點來,有朱古力有法國糖果,可惜我實在吃不下了,又不想浪費食物,所以正想婉拒,但他們實在很細心,知道客人吃罷這個tasting menu的所有菜式之後,應該都不會吃得下其他東西,所以他們早已預備了包裝好的小甜點,讓客人可以帶回去慢慢品嚐。於是我就不客氣地拿了一袋子小甜點回酒店。

 

去巴黎時想試Le Cinq,記得未出發前在香港先訂位。餐廳也有dress code,一定要穿西裝外套,沒有的話,他們可以借一件給你,而且尺碼齊全,總有一件合你身。但就一定不可穿短褲、涼鞋、拖鞋,到時就無人幫到你。Piemonte的米芝蓮一星餐廳,揀一間體驗一下可以了,去試Le Cinq吧,物有所值。

 

IMG_1755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