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七夕習俗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也就是我們常稱的“七夕”,大多數人對這個節日的了解就是中國情人節,因為傳說當日為牛郎跟織女相聚的浪漫日子,不過,據古籍的記載,七夕這個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內涵,遠不止紀念牛郎織女的愛情,也許因為現代社會的商業味道太濃,藉此大力宣傳愛情推出相關的產品,而讓這個傳統節日內涵失色了,又或者時代的轉變吧,要知道,在今日的香港僅剩下兩間廟宇還有供奉七姐,一間是坪洲北灣的七姐廟,另一間則在大埔十四鄉官坑村附近的七聖古廟。
趁著這個特別的傳統節日,讓我們一起聊聊關於七夕特別的習俗吧。
乞求心靈手巧的重要時機
在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古代農耕社會裡,少女們能有一雙巧手,打理好家務,做得一手漂亮的女紅,是能夠覓得好人家的重要條件。而七夕也稱乞巧節,七姐誕,因節日的對象主要是少女,所以也稱為女兒節或少女節,聽起來,很有青春的味道吧?而且當日的傳統活動許多也是有玩樂遊戲的性質。例如在明朝起的 『丟巧針』活動,在當日的上午,取水一碗在太陽底下,然後把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在水面,觀察其影子,如果看到像花朵鳥獸的影子的話,放針的少女乞得巧,獲得織女賜給她的靈巧的繡花針,讓她也獲得一手靈巧女紅技巧。
另外還有穿七巧針活動。七夕當日在皇宮內,宮人和妃子們會對著月光把五色線穿過七巧針孔,穿得快的表示乞得巧,同時還有音樂演奏,瓜果和美酒祭祀牛郎和織女,場面歡樂,繼而民間也開始模仿。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在七夕夜,婦女用彩線穿七巧針, 並且擺設香案,桌上放置瓜果,如夜裏有蜘蛛在瓜果上結網,會被認 為得到織女的青睞,能夠得到靈心巧手。
乞求功名的時機
在古代,一家人最光榮的事莫過於家中有人考取到功名,而俗傳七月七日也為魁星的生日,而魁星掌管考運,想考取功名的男子們也在當日拜祭魁星,祈求考運順利。
天上鵲橋,民間香橋
在江南地區流行舉行“香橋會”,香橋是以祭神用的香粉搭成之橋,所用材料均由香客所獻。橋身長約4-5米,寬約0.5米,全橋以香搭成,亦以各種顏色的毛線組成橋上欄杆的裝飾。橋的正中,放滿了由各家各戶送來、以檀香包堆砌而成的香亭。香橋會一般要持續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時候,香燭點燃焚化,火光映天,馨香瀰漫,象徵著人們對牛郎織女追求幸福與堅貞愛情的支持。
製作長生不老藥的良辰吉日
《歲時廣記》卷二七中記載了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 水調配合成,據說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重要許願時機
看到這裡,你就會發現古代的有關七夕的習俗活動,就像一個許願的重要日子,有趣的是《風土記》也有相關的記載,七夕當夜,拜牛郎、織女時,馬上下 拜 , 說出自己的願望 ,不管是乞富、乞壽 、乞子,莫不靈驗 。但是所乞求的願望每次只能有一種,而且要連續乞三年才會應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