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Mötley Crüe 《Home Sweet Home》

https://youtu.be/ye-MwxuXfeo

 

香港應該沒有幾人沒看過至少一個無線台慶或者歡樂滿東華等大型電視節目。看過的朋友都會知道長達兩三小時的節目最後一個環節,一定是全台上下手牽手或者搭膊頭齊聲大合唱,唱的通常是甚麼《千千闕歌》,《朋友》等聽起來十分老氣的90年代K場金曲。小時候真的會把整個節目看完,幾乎每次都會看到台上有人唱到感動落淚,心裏奇怪:唱這種歌有甚麼好感觸的…

 

中學時期開始聽Aerosmith,Guns N Roses等爆炸頭樂隊,才了解這種令大家舉起點燃的火機(還沒有被禁之前,現在是開手機閃光燈了)唱得身體隨拍子左右搖擺的歌曲例如《Dream On》和《Sweet Child o’ Mine》,類別叫Power Ballad。Power指兩樣東西:一是歌曲富有強力感染力的信息,通常和愛情或感情等牽動情緒的主題有關。第二是一定要有強勁個性的主音來牽動眾人同聲齊唱,把氣氛帶動大家才會參與,否則只會有如亞視台慶。

 

在80年代之前,也就是Punk和重搖滾樂派未興起時,Power Ballad並不是每支樂隊都會考慮的曲種。一來對於習慣在高速遊走的樂隊,Power Ballad的節奏實在太慢了,二來當時Rock and Roll給人的印象都不太正面,他們唱的主題也離不開玩樂,叛逆甚至鼓吹暴力動亂等信息,弄個窩心大合唱始終格格不入。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017年12月22日

《Interstellar》

成功的電影有兩種:一種是看罷會讓人立刻熱切期待續集的到來,另一種就是看完之後心裏求神拜佛不要讓它有第二集。不是說導演已經江郎才盡,而是第一次收尾已經太好,把故事再打開無論如何都會造成破壞。《Interstellar》屬於後者。

 

brand

 

相信看完此片,很多觀眾都像我一樣從座位起來便沒完沒了跟身邊人探討故事和結局。第一次看後,談的可能主要是科學:片裡面對黑洞的認知和視覺上的表現,物理上的合理/不合理的地方等等。再看一次時談的就會著眼角色們做的一些決定,哪個角色在哪一刻說了謊等等。還有就是談戲裡面的感情描述。反正可以不誇張的說,每次看都會有新的體會,這也是我把此片看了不下十次的原因。

 

我還特意買了由擔當電影太空學顧問Kip Thorne寫的設定解說書,叫”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我不會扮作看得懂裡面的理論,最多明白了三成。再講,如果單靠深入詳細的量子物理學而沒有注入人類情感這個在科學家眼中永遠不能解釋的變數,那麼《Interstellar》頂多也是一套精彩的BBC科學紀錄片,而不是我心目中2014年最完美的愛情電影。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017年12月16日

《Begin Again》

Begin Again

 


每當講起音樂種類,可能想起的都是流行樂,爵士樂,電子樂等等類別。對我而言電影配樂佔了聽歌時間中不少的時間,把喜歡的片子重看當然也是指定動作了。聽OST相比純創作音樂其中一個獨特之處就是能讓人再一次感受看電影時的心情。在太空冒險的神秘和緊張感,或者銀幕上的女主角準備爆哭一刻的張力,片尾把觀眾高漲的情緒柔和地慢慢帶回地平線的抒情感覺,這些都是OST獨有的專利。還有就是令觀眾記起自己當時的心情:走進戲院當天是悲是喜,對接收電影裡面信息會有影響,後來事過境遷時再聽其原聲大碟,可能會驚覺為甚麼買票進場之時完全把某部分忽略了。快快把電影重溫,又是一番新味道。

 

第一次看《Begin Again》時,電影初段雖然有輕音樂配合紐約都市景象,很快就漸入佳境,我卻很著意裡面老是常出現的Apple產品,這是有植入電影的蘋果廣告嗎?

 

繼續閱讀»

Read More
2017年12月09日

宇多田光「真夏の通り雨」

 

fancome

 

被稱為「百年一遇的三大平成歌姬之一」,十六歲憑「First Love」(到目前為止仍是日本史上銷量最高大碟)一炮而紅的宇多田光,是少數單以歌和詞便能夠讓大眾認識她一生的歌手。沒有太多緋聞的光妹,從一開始唱初戀,然後唱失戀,畢業暫休後再以其宏厚有力的歌聲帶大家經歷年輕人追夢,朋友聚散,就業,訂婚,結婚,離婚,生兒育女等重要里程碑。陪伴各位八十後走了一大段人生後,在2011年,光妹決定也是時候把時間精力專注在自己的人生了,跟大家正式道謝之後,這位天才歌姬退隱,繼續編寫自己人生的樂章。

 

五年後,在萬眾期待下光妹再次現身錄音室中,灌錄全新大碟。主打作是和椎名林檎合作的「二時間だけのバカンス」。只有真正追隨她的粉絲才會問的一個問題是:這次推出新碟固然精彩,但重點是光妹一定會籍此機會和我們分享新的人生必經階段了,那就是親人離世。

 

繼續閱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