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穿煲後的-包裝美學
一個男人被揭發有外遇,無從否認,決定道歉。
選擇題,以下三個道歉實例,哪個比較有誠意?
當事人1:「我過去在個人感情上曾經有過缺失;」
當事人2:「意識到我這次的錯誤並非如一些損友說是技術上不小心,而是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中年危機;」
當事人3:「我做錯咗全世界好多男人都做錯咗既嘢。」
似曾相識?對,以上全是近年香港名人的外遇回應金句。
要研究的,是他們對「外遇」這事件的包裝方法。
面對陰暗面被揭開,人們都愛找方法逃避責任,或盡量將罪名減到最輕。
當事人1選擇在罪名的形容上下功夫,將「我以前係喺外面搞過女人」提升成文學層次──「我過去在個人感情上曾經有過缺失」。
值得留意的是,他利用了詞意的特性,利用「缺失」代替了「過失」,暗地將罪名的責任含糊化。
「過失」,甚至「滾」、「外遇」、「婚外情」等名詞,是有動作性的,是突顯有其中一方作出了一個錯誤;而「感情缺失」卻是中性的,其實就等如──「我的i Phone外殼花了」、「我的電視有雪花」,甚至「我的窗台滲水」──是出了狀況,但原因與責任誰屬卻沒有表明。
是一種欠缺男子氣概的推御方法。
要減輕罪名,除了可以靠「文學」,也可以將責任推到其他學術層面上。
當事人2在回應中,承認了外遇是一件「錯誤」,但之後再將動機包裝成「結構性中年危機」。
「結構性中年危機」可算是醫學名詞。當事人2將外遇事件,直接推到醫學層次,暗地表現出自己面對這次外遇,是出於身體不受控制,是被動的。
將罪名賴到大腦、神經線與內分泌,這些無從作供的器官/體液頭上,除非找來《健康奇案錄》中的林保怡出來與器官對話,否則根本是死無對證式的推御方法。
當事人3,同樣將責任推到學術角度,不過是統計學。
他表面上沒有推御責任,實際上卻將罪名的普及性擴大,推展至「全世界好多男人」的頭上。
全世界約有70億人口,故且推算一半人口是男人,「好多」的定義,至少是多於一半,即大概60%吧。
70∕2 X 60% = 21
當事人3為了將罪名平凡化,將21億個人同時拉成共犯,當事人3的口供,可算是供出了史上是龐大的犯罪集團。一個人若有21億個黨羽,相信早就可以成功爭取到「全球外遇合理化」了。
將罪名拉到地球頭上,絕對是三人之中最厚顏的推御方法。
以上有你比較欣賞的道歉方式?應該沒有吧。
男人犯了錯,始終還是直接承擔所有責任,才算是誠意。
當事人4:“In fact, it was wrong. It constituted a critical lapse in judgment and a personal failure on my part for which I am solely and completely responsible.”(「事實上,這種關係是錯誤的。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判斷失誤和個人的失敗,對此,我個人負全部責任。」)
一個男人是否一個幹大事的人,從道歉與承擔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男人,真的要似返一個男人。
女人問:男人被我發現有外遇後,告訴我全是出於一時衝動,事前是毫無計劃,也沒有和女方主動調過情,全都是女方主動,於是一時三刻扺受不了誘惑才出軌,他是被逼的,我應該相信他嗎?
男人答:你話呢?
陳詠燊@Sunnyhahaha
散文結集,請到--
陳詠燊@Sunnyhahah 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微博:http://weibo.com/sunnyhahahachan
《征服愛情》著作系列,各大書局好評發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