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成年人的愛情,其實都在依賴著一個「說法」而已》

雛妓

曾經上過某個女性網站做facebook live,那時是情人節,主持問我,如果想送(或被迫要送)禮物給情人,但又沒有頭緒的話,應該怎樣做?我答:「其實重要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那份禮物背後的『說法』。」

 

甚麼意思?就是對方其實對收禮物也沒有甚麼想法(本身就是出於騙財關係的另計),他根本就是想從你選禮物的心思中,看得出你有多愛他;即是你根本不應該去猜他喜歡甚麼(因為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而是送出時你能夠說出甚麼,才能最讓他感到你「很愛」他。」

 

最好又最簡單的,就是大時大節前的一兩個月,跟他逛街的時候,刻意留意一下他看過甚麼,在店裡又拿過甚麼上手,一一記下之後,就在適當時候送上,而重點不是「他喜歡」那東西,而是「你有留意他喜歡」那東西。

 

若然真的沒有留意,就回想一下對方一向在收集些甚麼,又或者喜愛哪種類型的東西,說法就是「你有了解他的喜好」所以送這東西;若然你又真的對對方不甚了解,就送些最潮的,廣告最響的,至少讓你可以講得通那是「當下最好」的東西,於是當他問為甚麼會選這東西時,你可以答你未必猜中他心意,但「他至少值得擁有你當下覺得最好的東西」。

 

為甚麼突然談到送禮物?因為這個行為,正正反映著我們作為一個都巿人,這幾十年來的生活態度—讓我們賴以維生的,從來都不是事情的本質,而是我們所想聽到的說法。

 

那個人對你很差,但你想留下,於是你給自己的說法是「他其實還是愛我的」又或者「他終有一天會改」;你決定開始一段偷情關係,你明知是錯,但你給自己的說法是「我們都是你情我願吧」又或者「他們的關係早就有問題」,甚至「我身邊很多人都做過第三者,愛情根本就無罪」。

 

愛情如是,面前自己的人生呢?更甚。你做著一份根本不應該做下去的工,一百個人叫你離開你不聽,一個同事說了句「外面可能更慘呢!」,讓你找到了個「說法」,於是你就留了一世;世界很亂,你很懶,不想去理前因後果,但又不知可以怎樣做,一百個人叫你去了解,你不想,一個人在網上說「總之,XXX就唔啱!」,讓你找到了個「說法」,讓你合理地不用去看前因後果,就可以下定論證明自己是對,於是你就永遠都不需去看事情的本質了。

 

幹嗎又由愛情寫到去社會了?因為世間中任何問題,都是源於同一個人性的問題,一理不通,你永遠所有事情都不會通。

 

 

 

陳詠燊全新散文結集《你再好也不要養出別人心裡的一頭狼》,現已上市!

 

陳詠燊@ Sunnyhahaha , Facebook:陳詠燊 Sunnyhahaha

 

若喜歡這篇文章,請Share,謝謝。

(圖片來源:電影《雛妓》圖片文字: 陳詠燊 )

66053486_2527501653929715_3561416809175318528_n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