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18日

阿弗+Heyo Hip hop人生交匯時

IMG_20210413_012235

記得這次訪問進行至尾聲時,Heyo略帶失望的對筆者說:「點解你唔問下Hip hop只係男人才感興趣?」一條沒有肯定答案的問題,結果即場成了他與阿弗的閒話家常+理性辯論:「不少音樂多是講男人追尋理想。」「難道女人不會追尋理想嗎?」「音樂工業先由男性踏上一步,但其實各類型的音樂如Hip hop、搖滾樂,也不是越多女性參與嗎?」跟這兩位Rapper談音樂、談生活、談社會,實不愁沒有話題。但在輕鬆的詳談中,也感受到兩人對未來未知的一點愁緒。

撰文、訪問攝影:蒼井邱

劇照提供:Golden Scene

 

心態一致 促成友誼

Heyo接觸Hip hop,始於觀看籃球短片開始,也以一個「正」字形容當中音樂,後來也參與踩板、BMX單車等與Hip hop有關的街頭文化。「後來想找多點零用錢,於是從寫作出發,低成本嘛!如是者便在音樂創作上發展。但最重要,是我慢慢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很多訴求的人,創作,正好讓我一一表達出來。」至於阿弗的音樂路,可說受父母薰陶:「家中擺滿不少CD,多聽不同類型的音樂,漸漸會想多學亦多玩,特別是打鼓方面,動作與節奏的配合令我甚感興趣,亦因打鼓而愛上極具節奏感的音樂,便順理成章朝Hip hop路向發展。」

談及兩人怎樣認識,阿弗即對Heyo便作出讚賞:「那時我透過互聯網接觸Heyo本人及其歌曲,已感覺得rap得好聽,如他將胡琳某首歌再加一段,已覺得他甚有創意。於是便想認識他,便透過朋友介紹接觸他,看過他錄歌,大家也開始互想交流。」Heyo也笑着回應:「這樣可看出我和阿弗『搞』主流的心態已表露無遺!」

DSC_0944 - 複製

兩位Rapper當然不會「齋坐」,身處排練室自然會一展身手。

 

不甘與不滿  統統rap出來

『搞』主流,聽起來也似是對現實的不滿,又或個人志向方面心有不甘。看過《狂舞派3》,兩人又唱又演,當中情節當然不乏自身經歷,從故事大綱看來,似向地產霸權發炮,但相信觀眾看畢,也發現不只於此。就以音樂而言,當中也作出新嘗試。Heyo說:「片中有很多不同處境,於是我們在音樂上來更多形式、層次,就連rap的形態也是多樣性的,可以說影片音樂是完完全全的freestyle。」阿弗亦補充說:「可能有人仍覺得rap是一種比拼、競技,但今次我們在電影中作出rap的多面睇,它可以激情,也是一種抒情、溫和的表達,甚至如Heyo說這種freestyle是一種自high,玩押韻、玩音調、炒氣氛。統統就是以rap來豐富電影的細節。」

亦可以說,《狂舞派3》不只是一齣電影,而且是一份記憶。相信Heyo對此最為清楚:「戲中我在工廈區租地方玩音樂,經常『走鬼』;現實中我亦不缺這些經歷,自2012年參與過Working Holiday回港,便在觀塘工廈租了地方,八年間看到這裏的租金狂飆,我心中感到恐怖多於感慨!」

Day 02_Lift and Tiger Wall_6000px-03628 copyDay 04_DeeKT_大排檔_大角咀bandroom_stillbyQuist-03591

早於8年前黃修平執導《狂舞派》時,已找來阿弗(圖上)參與配樂,他更引薦Heyo(圖下)給導演認識。至今年的《狂舞派3》更直接讓兩人同時演出自己在工廈的歲月。

 

現實難過 但不忘初衷

在香港從事音樂創作,實不易為,由經濟,以至現今的社會氛圍,令行內人生存難上加難。Heyo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我常常去想,自己是否只是視Hip hop為一種玩意?要以此應付生活實在不易,但我若放下它,生活上有更多未知數。記得我當年確放下它去參加Working Holiday,但在當地只數天已忍不住再聽Hip hop,所以Hip hop對我來說已到『入血』程度。」

至於阿弗,他由在工廈的生活說起:「那時參與音樂創作及製作,認識不少志同道合的左鄰右里,是何等愉快的日子。但往後看着有人捱不住而離開,就算能留下來,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也實在難以專注了!」因此,阿弗常常有退下的念頭,至今亦如此:「但我退下來並非甚麼也不做,而是暫不想『公開』創作,只想沉澱下給予自己空間,調整身心,始終精神緊張、心情波動實難言有好創作。」而Heyo也表示希望自己在音樂創作上要確立目標,期間測試自己的取向,再作決定。「我會將上述的過程統統記錄下來,放入我的歌曲裏。有音樂人可以天馬行空去創作,我則不同,常常要兼顧現實事情,所以整個程或令我很繃緊,但又值記下來作參考。」

《狂舞派3》的結局,似是一種無可奈可的吶喊,但跟Heyo和阿弗接觸過後,筆者會反思:不放棄,總有可能!

STILL 1

《狂舞派3》中,Heyo和阿弗在音樂上本是同道中人,但前者以創作變成為地產商作宣傳,致兩人反目。

Read More
2021年02月24日

元宵盡情賞‧玩 LEGO® LET’S MOOVE新春動樂園

大相

一場世紀疫症,令到大家在農曆新年以至情人節,都缺少多項應節活動,例如一些大型商場活動也只能局部開放予大眾參加。但隨着疫情稍緩、限聚令放寬,我們也可稍稍放心迎來本周五(2月26日)的元宵佳節。筆者想起早前曾到新城市廣場採訪「LEGO® LET’S MOOVE新春動樂園」活動,顧名思義,內裏各環節皆以樂高積木作主打,當中既有不少驚為天人的創作可供細賞,更有活動讓大家強身健體,贏取紀念品。還未到該處一遊的朋友,不妨趁二月初春時一同賞‧玩。
Text:蒼井邱

Photo:蒼井邱、有關機構

 

筋骨鬆一鬆 紀念品到手
在這個新春動樂園中,設有三大攤位遊戲,LEGO人仔亦以動感造型陪伴大家一起做運動。參加者只需即日作單一電子貨幣消費滿港幣$100,或以「The Point」會員100積分,可先換取「至FIT動樂訓練手冊」,然後可於三大攤位作體能與技巧之挑戰!每次成功完成一項挑戰,可贏得一張珍藏版「LEGO能量卡」,集齊3款能量卡便成為「MOOVE MASTER」,即獲贈限量版「LEGO打氣貼紙」。想知三大攤位的挑節項目是甚麼以作備戰?即刻睇睇:

 

拳王耐力戰
挑戰者需瞄準沙包以雙手模擬出拳(因疫情而涉及衛生問題,或不設實體沙包作擊打),在限時內成功儲滿「耐力BAR」,即可獲拳王豬豬閃卡。

0102

 

 

肌王臂力戰
挑戰者先要快快砌出mini builds牛牛,再以臂力控制迷宮台,在限時內帶離牛牛逃出迷宮,隨即贏得力王公雞閃卡。

0304

 

Pose王瑜伽戰
大家只要跟隨螢幕的LEGO人仔擺出各種高難度瑜伽動作,成功挑戰即可獲贈Pose王兔子閃卡。

14 - 複製05

 

 

 

 

 

07

三張閃卡在手,精美的「LEGO打氣貼紙」隨即擁有!

 

暢遊打卡位 觀賞積木花藝
完成三大挑戰,不如放鬆身心,遊走新春動樂園各個打卡位,達到賞心悅目之效!12個打卡位,既有LEGO人仔以十二生肖造型跟大家合照,還有最新LEGO牛年園林亭園及好運紅牛陪伴大家,再加6大新春展品展覽,一棵達4米高的林村許願樹……各位快快拿出手機、相機準備啦!
此外,現場更展出由LEGO丹麥總部親自操刀、以約2萬粒LEGO組成的精緻花藝工作台,以及8位城中花藝師以LEGO最新推出的Botanical Collection「10280 花束」及「10281 盆景樹」製作中西式花藝展品,元宵佳節與另一伴一起細賞,浪漫度爆燈!

08

快快到場內尋找由LEGO人仔飾演的12生肖吧!

 

12強身健體打卡位_新年花墟4米高林村許願樹

來到這棵4米高的大樹,你會許下甚麼願望?

 

11

整個LEGO花藝工作台,以約2萬粒LEGO顆粒砌成,目不暇給。

 

1312

專業花藝師的創作,細節位一絲不苟。

 

「新城市廣場 X LEGO® LET’S MOOVE新春動樂園」
日期:即日至2月28日
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0時
地點:新城市廣場1期1樓羅馬圓形獻技場
入場費:免費
查詢:2608 9329(一期)、2691 6576(三期)

18

 

 

澳門首間專門店 本土風貌LEGO呈現
LEGO迷在香港,既可定期欣賞到相關展覽,又或到各專門店選購心頭好。至於身處澳門的LEGO迷也不愁寂寞,因為於2月初澳門亦開設首間LEGO® Certified Store,既有多款產品發生,而店內設計亦盡呈現本土風貌,既有以LEGO顆粒拼砌出的議事亭前地馬賽克畫,亦有以一個1.4米高的3D LEGO模型呈現東西文化交融的澳門,還有LEGO®專業認證大師洪子健以多達15,000粒樂高顆粒還原澳門婚照勝地──龍環葡韻。無論是否LEGO迷,經過這專門店也不妨留意留意!

Macao Street Boy Front (1)LCS_MC_Mosaic

 

LEGO® Certified Store 澳門店
地址:澳門威尼斯人購物中心大運河街872及874號店
營業時間:早上10時至晚上11時
查詢:(+853) 28330360

 

 

 

Read More
2019年12月09日

法國導演Pierre-François Martin-Laval 從「小棋王」展現新移民困境

大相

有朋友曾跟筆者說,若走進巴黎乘搭多次計程車,多會遇上不同種族的司機。的確,世界各地因有不少人遇上戰禍、政治逼害等,無奈要逃離家鄉,有些會逃至法國開始新的生活。但當然,法國當地也要因投奔者的背景是否符合難民身份,才能接納他們能否在其國落地生根。法國新片《走佬小棋王》(Fahim)中,正講述一來自孟加拉的少年怎樣憑棋藝及毅力,最終獲難民身份而得留居法國,這真實事件也深深吸引着導演Pierre-François Martin-Laval,而將之搬上大銀幕。

Text:蒼井邱

Photo:(訪問部分)蒼井邱;(劇照及開幕禮)法國文化協會、Bravos Pictures

 

《走佬小棋王》為今屆香港法國電影節的開幕電影,雖然今年遇着香港動盪之時,但導演Pierre-François也應邀來港作嘉賓及接受訪問。Pierre-François看來帶點嚴肅,但遊走電影、劇場,能編能導能演的他,多是參與喜劇的創作及演出。他說:「我小時候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不過自6歲開始我曾在馬戲團演出,既培養出主動、外向的個性,同時亦令我對戲劇演出產生濃厚興趣。而我本身也愛欣賞及演出喜劇,因這既令我感到開心,同時也是跟觀眾交流的一種上佳方式及戲種。我一直覺得喜劇最適合我發揮的。」

01

Pierre-François Martin-Laval有着不少喜歡的喜劇演員,由殿堂級的差利卓別靈,以至近代的如占基利、阿當桑迪拿、韋法路等,他都甚為欣賞。

02

法國文化協會總監Jean Sébastien Attié(左)表示起初曾因香港局勢問題考慮取消今屆香港法國電影節,幸而最終也決定繼續舉行,也予香港觀眾跟Pierre-François Martin-Laval有交流機會。

0607

Pierre-François Martin-Laval早前出席法國電影節的開幕禮,並為其新作《走佬小棋王》的香港版海報作簽名。此片稍後亦會在香港公映。

 

劇本多番修改 如實呈現小棋王經歷

談及Pierre-François編導新作《走佬小棋王》之源起,一切源於數年前一電視節目。「那時我在電視看到關於一位來自孟加拉、在法國本土落地生根的小棋王Fahim Mohammad,節目是他介紹其將出版的自傳,講述他與家人移民前後的經歷。有時我在巴黎逛街、用膳,都會看到不同種族的人士在工作、生活,究竟他們為甚麼會來到這裏安定下來?相信各人有不同的故事。Fahim Mohammad的經歷,令我覺得可將之搬上銀幕,讓我表達對移民的關心,亦可讓社會關注到他們的境況,從而可給他們合適的援助。」

但電影由籌備至拍攝完成,用上超過五年時間。2014年Pierre-François接觸到Fahim本人,因應其自傳而先寫了一劇本讓他過目,但Fahim有感初版的劇本與其人生經歷有偏差。所以往後幾年間,Pierre-François為劇本作多番修改,慢慢取得他與其家人的信任,他續說:「及後為影片作宣傳時,Fahim也一直為伴作幫忙,我十分感謝他。」

03

《走佬小棋王》除了描述孟加拉小孩Fahim Mohammad在棋藝上的奮鬥過程外,同時他於父親流落法國的經歷,也反映移民在該國所遇上的問題。

 

大明星與非職業演員同場

劇本作修改之同時,也得要快快找合適的演員。Pierre-François表示,負責選角的人員曾走訪超市等物色合適的小孩,拍下照片,再安排到來試鏡。Pierre-François說:「但試鏡期間,小孩的演出皆表現不自然。後來我看到一男孩的樣子較適合,但見他真人時,原來有1.8米高,看來不太似小朋友,也無奈要棄用他。不過當見其堂弟跟他會合時,我發現他的相貌甚適合,雖然他那時候不大懂法語,找翻譯問他有否興趣試鏡,但他卻很抗拒,並表示他將來想做醫生而非演員。及後我致電給他父親,向他父子倆不斷遊說,最終這小孩才肯參與演出。而這個同樣來自孟加拉的小朋友,就是飾演Fahim的主角Assad Ahmed。

至於戲中另一佔戲頗重的角色:Fahim在棋藝社的師傅Sylvain Charpentier,便邀得享負盛名的謝勒狄柏度(Gérard Depardieu)飾演。Pierre-François於2004年為電影《RRRrrrr!!!》任編劇時,便認識了戲中主角狄柏度。「之後十數年我們雖鮮作聯絡,但我撰寫《走佬小棋王》的劇本時,便想到狄柏度演這師傅實屬不二之選,及後我先將劇本送至其經埋人,他十分喜歡,之後他再給狄柏度過目,兩天過後他便一口答應。連Sylvain Charpentier本人得知由這位法國影帝飾演自己,他亦感興奮。」但遺憾的是,Sylvain Charpentier本人於2016年因腦癌離世,Pierre-François曾承諾讓他在片場參與指導,但最後未能成事,令他感到十分可惜。

05

謝勒狄柏度演出能收能放,給予小演員Assad Ahmed有不少發揮空間。

 

人物傳記外 不離關心社會

面對演出經驗豐富的狄柏度及非職業演員Assad Ahmed,Pierre-François的指導方法亦有不同:「對Assad Ahmed以及飾演其父親的演員,因他們無甚演出經驗,所以我經常提醒他們不是表演成另一個人,而是要成為角色本人,要將角色一切全情代入,才會有說服力。致於狄柏度,我則對他不需用任何導演技巧了!因他經驗豐富,看過劇本後便知道怎樣演出。你不用、亦不應教他怎樣控制情緒去演,這會令他感到不開心而鬧脾氣呢!」

指導演出外,Pierre-François在編導這真人真事時,又會怎樣作取材呢?「可以說戲中有75%全基於真實,25%則是另加創作或刪減以豐富戲劇效果。舉例說,Sylvain Charpentier每逢暑假會帶Fahim到其年邁母親家裏進行訓煉,但這些枝節我得刪去,以令故事更集中緊湊。另外,Isabelle Nanty飾演的棋藝社秘書致電電台向首相說理一幕,真實是棋藝社一小職員致電的,但這無礙道理中關注新移民遇上的問題,這一樣可令觀眾反思。」

04

小演員Assad Ahmed飾演Fahim Mohammad,其自然表演獲導演讚賞。

 

《走佬小棋王》

故事:八歲的國際象棋神童Fahim被迫離開祖國孟加拉,與父親逃亡到巴黎,但庇護申請被拒,兩人成為非法移民,繼而流落街頭生活潦倒。幸而Fahim認識了法國國際象棋界的其中一位頂級教練Sylvain,並獲得後者的指導,讓他找到了人生目標:他在棋盤上走的每一步,也正好反映了他為爭取正常生活所遭遇的勝利和慘敗。

Read More
2019年12月04日

《獅子山上》攀登巔峰 歷練人生

大相

甚麼是獅子山精神?各人也有不同演繹,而《獅子山上》導演梁國斌則從攀石運動員、「包山王」黎志偉的經歷,對此有深一層體會。「黎志偉因意外導致下半身癱瘓,但他對其人生從沒言棄,最終更坐着輪椅攀上獅子山成就壯舉。我將其真人真事搬上銀幕的過程中,對獅子山精神有這深一層體會:『不是要見到希望才堅持,是要堅持才見到希望。』這是我們給獅子山精神的深層定義!」由戲外情節,以至戲外的梁國斌和黎志偉,皆對這份精神有着深一層詮釋。

text:蒼井邱

photo:蒼井邱(訪問攝影)、Golden Scene(電影劇照)

 

重新編寫  創作「非典型」自傳

話說約四年前,黎志偉主動透過一位攝影師,向梁國斌自薦將其個人經歷拍成傳記電影。梁憶述道:「起初我有點懷疑是,一個人為甚麼這樣『自戀』要拍個人自傳呢?而那時候我亦忙於拍劇,所以當時並未跟他正式接觸。約半年後我完成拍攝工作從泰國回港,黎志偉再透過攝影師聯絡我想拍其自傳電影,大家終作首次會面,我看過他撰寫的劇本後,心道:『不得了!』因故事完全是典型過典型的勵志劇,觀眾也會覺膩。所以我表示會加入一些有趣的、較『cult』的元素入內,他表示完全由我話事,就這樣,大家便開始合作。」

那麼,《獅》中究竟加入了甚麼有趣,較『cult』的元素?梁國斌補充道:「在角色身份方面,我完全忠於其運動員及家庭背景(林德信飾演的主角紀大偉,與黎志偉一樣,亦是有妻有兒),但劇情則可說大部分由我自由發揮,如加插主角看到不少角色變成動物、一些社會荒誕事(如醫療制度之死板),還有紀大偉年青時(朱鑑然飾)與一攀石女運動員(袁澧林飾)那戀人未滿的關係,還有年青及壯年時的紀大偉一起對話等,都是我另加入的元素,這些戲劇性處理既可令全片不致變成千篇一律的人物傳記,亦對主角的描寫更立體,還有諷刺時弊,難得黎志偉對我的改編全沒意見,讓我更放心創作、製作下去。」

02

年輕時的紀大偉(朱鑑然飾)與攀石女運動員(袁澧林飾)產生一段似是而非的戀人關係。

03

壯年時的紀大偉常想像與年輕、身體健全時的自己對話,常被後者說話刺中死穴,卻更激勵自己。

 

導演路崎嶇 更見團隊精神

不知怎樣,梁國斌的電影路,或許有點像黎志偉的運動員生涯一樣,總是崎嶇不平。梁的首齣電影導演作《死開啲啦》,與他這第二作《獅子山上》一樣,都是由籌備至正式公映時,用上超過兩年時間。而執導《獅》的時候更是困難多多。梁國斌說:「當完成拍攝工作後,我的父親忽然離世,我一直與他同住,這惡耗對我的打擊實在很大,那時我停工接近半年,因實在不能投入工作,幸而投資一方亦諒解我。到我返回崗位時,在特效、後期製作上也遇上一些難題,如CG技術方面,既要製作剛才提及的動物圖像,獅子山環境等,最初想找專做電影CG的公司幫忙,但對方未能抽到時間,最後我找一具製作CG經驗、但主要做廣告而非電影的製作公司,他們要求極高,我們已『收貨』的畫面,他們表示其實還可做得更好,結果對方再多用三星期時間,當中一天由朝到晚拍攝獅子山不同位置及不同色溫,務求以電腦技術嵌出最逼真的獅子山。今次我們一組人不只是為一份工作,而是用心去做好一件事,這方面令我十分感動!」

01

梁國斌(右)繼《死開啲啦》後再於《獅子山上》創造出另一個林德信出來,見證對方成長、進步,自言很有滿足感。

07

看見身後獅子山背景,兩人不禁回憶起在實景拍攝時的一切。

 

體驗人性多面

梁國斌被他的工作組員感動,觀眾又會被黎志偉的經歷感動。同時,導演亦希望以此片給自己及觀眾另一些看法:「戲中方健儀飾演的醫生看過紀大偉的診斷報告,已斷定他不能再走路,這是難以接受但確是事實;邵音音飾演的中醫告訴其治療可助他康復,但收了他7萬5千元藥費,結果當然是『嘥藥費』。這告訴你好聽的話是否可信?難聽的話目的又是否傷害你?杜麗莎飾演紀大偉的外母更是實例,她對女婿說話刻薄,但及後以裁縫比喻他人生下半場該怎樣走。人是有兩面的,外內、好壞要怎樣鄰斷?我也想藉此片給大家一點啟示。」

06

紀大偉臥病在床時,常受鄰床病人(張松枝飾)尖酸刻薄說話滋擾,但其實後者也有着一顆善良的心。

 

體能與演技之挑戰

繼《死開啲啦》後再與梁國斌合作的林德信,對於今次演繹真人真事的電影,也大感興趣:「當收到公司訊息告訴我梁國斌找我演出《獅》時,我正在行山。之前我對黎志偉及其經歷是全無認識的,之後一聽故事大綱感到相當吸引,一來我亦喜愛運動,今次更可一試攀山攀石;二來黎志偉本人主動積極,相反我個性則較被動,甚至有點『hea』。此片對我對的演技及體能都是一大挑戰。」

但當林德信一試攀山、攀石滋味,真的較他吃不消。他回憶起來,尷尬笑道:「香港電影拍攝攀山題材的不算多,或只有謝天華在電視劇的單手攀山絕技可作借鏡,外國的或參考史泰龍的攀山動作片《絕嶺雄風》(Cliffhanger)。正由於過往可參考的影片實在有限,事前全組工作人員必要花大量時間研究。到真正攀爬時,一場我在泳池上上落落,一邊跟朱鑑然演對手戲,兩邊兼顧便感吃力;到真正攀上獅子山時,因有些場口其實其他演員不在,要獨自演出,那半天吊的感覺,像自己沒有靈魂一樣!當攀畢時你真的累至不能說話,飲幾公升的水也補充不到。不過這些體驗也是好好的經驗,而這個『boy to man』的成長故事,對我來說是感動的,我相信男觀眾也有同感。」

05

林德信雖有運動底子,但要坐着輪椅,憑雙臂應付多場攀山、攀石戲份,他也感吃不消。

04

衛詩雅飾演紀大偉妻子,在戲中照顧丈夫毫無怨言,不斷給予鼓勵;戲外的她,林德信表示她十分專注自己及對手的演出,盡力助對方入戲。

 

《獅子山上》

上映日期:即日

放映地點:K11 Art House、UA Cine Times

 

Read More
2019年08月26日

兩國動畫 以童心呈現真善美

大相

人心不古、謊言蓋謊言、「惻隱之心」已不知為何物……活在當下,要教導小孩子何謂正確,家長們就是充滿着無數無奈和問號!在今年風雨飄搖的暑期天,慶幸「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KIFF)如常舉行,大小朋友走到戲院觀看世界各地的兒童片,既增廣見聞,更從看各國童心,學懂保存人的真善美,不被濁流污染。早前節目中其中兩齣電影:日本的《溫泉屋小女將》,以及巴西的《不再恐懼鳥》(Tito and The Birds),風格各異,但都道出自身怎樣克服外在與內心困境,為自己及周遭的人帶來啟發。兩片導演早前亦有出席電影節,跟大家分享創作過程點滴。

text、photo:蒼井邱

劇照提供:香港兒童國際電影節

訪問場地提供:東南樓藝術酒店(高坂希太郎訪問)

 

為他人設想 訊息正面

《溫泉屋小女將》導演高坂希太郎執導的長片不多(上一齣導演作已是2003年的《茄子-安達魯西亞之夏》),但在動畫界經驗豐富,這位吉卜力工作室的主將,便曾為《千與千尋》、《崖上的波兒》等名作任作畫監督。事隔十多年再當導演,源於被改編成《溫》的同名兒童讀物,它於2003至2013年出版,日本銷量達300萬冊,極受歡迎。「約5年前我有位在電視台工作的朋友想將之拍成電視動畫,我看過很喜歡,於是負責角色設計,但最終沒有拍成電視版。但往後他再聯絡我說有機會將《溫》拍成電影版,我樂於參與,最終亦成事。」

《溫》講述女孩小織的父母在交通意外中不幸離世,她便投靠經營溫泉旅館的外婆,但在意外中倖存的小織竟得到通靈能力,在旅館裏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友善的幽靈,就是這些幽靈朋友陪伴和幫助小織之下,令她既把溫泉旅館打理得好,而她也逐漸成長。導演喜歡這故事的原因,就是看到這小女孩與別不同之處:「故事所講的是一個以客為先的行業,女主角小織年紀輕輕但已深明待客之道,必先為他人設想,而將自己的情緒、想法先放下。近來日本的影視作品或讀物等多強調主角的個人感覺與本色,但《溫》剛剛相反,這樣的主題、訊息正吸引着我。」聽起來,《溫》的主題也正好跟今年初在港上映的《假面酒店》相觀照呢!

02

高坂希太郎事隔15年再執導動畫長片,成就以大眼小女孩作主角的《不》,與他過往導演作之內容和風格不同。

03

高坂希太郎的新嘗試,令他憑《溫》獲得日本電影學院優秀動畫作品獎。

 

生死定律 不用避忌

《溫》涉及死亡、幽靈等元素,女主角自小失去父母亦很悲慘。聽起來並不似「適合任何年齡人士觀看」的動畫,但高坂希太郎認為並非如此。「以大眼小女孩為主角正是我的新嘗試,角色可愛的造型不會嚇到小朋友吧!至於『死亡』是一現實,就如吃肉就涉及動物死亡;人類代代相傳,過程中有死亡也有出生,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而我處理此片的訊息是正面的,小朋友也適合欣賞。至於當年曾看過原著的小朋友,現在多已為成年人,再看這電影版,也會有深一層體會。」

而導演重看此片,亦有得着,就是可審視自己不足之處。「《溫》有一幕是溫泉旅館其中一客人,竟跟小織父母的意外有關,這一大衝擊令她痛苦一會,但之後她很快回復平靜。這一場我處理得過急了,其實可多鋪排其情緒的起伏。但因片長限制,不能表達更多。希望日後在創作上可作出平衡。」導演對動畫創作之認真,好比戲中小織對其溫泉旅館的工作一樣。

高坂希太郎自言能夠從事動畫製作至今,有幸得到不少前輩如宮崎駿等提點他,令他往後發展更為順利。香港的環境與日本不同,要在香港漫畫、動畫界做出成績,實在比在日本困難得多。但高坂希太郎表示香港的有心人也不要因此氣餒:「雖然香港動漫看似無路可循,但也因此少了規範,從而更可自由發揮,但當然自己也要多學習多練習,自行發掘新元素,不斷自我鞭茦、演進,才能找到機會。」

04

《溫》中的幽靈並不恐怖,而且本性善良,為女主角解決不少問題。

 

城市問題  促成新作概念

相對地,在電影節中來自巴西的動畫《不再恐懼鳥》,其陰暗路線則較明顯,但訊息亦很陽光。此片由Gustavo Steinberg、Gabriel Bitar、Andre Catoto聯合導演。前兩者早前亦來到香港跟觀眾會面。由題材至風格,《不》都是看來較另類的動畫,故事講述與媽媽相依為命的10歲男孩提托,遇上一個不尋常的傳染病傳遍全城,於是提托與眾好友尋找解藥,過程中提托更發現怪病與他失蹤了的爸爸對鳥類的研究有關……來自巴西聖保羅的Gustavo Steinberg,自言身處的環境為他執導此動畫帶來啟發:「聖保羅雖非有戰亂,但就是治安頗差,市民歸家時常環顧左右確保沒有被陌生人跟蹤,家家戶戶多裝有電線、鐵絲網等圍着。再加上當地的政治氛圍,另人人恐懼如面對傳染病散播般。這動畫的意念就是從此開始。」為加強片中的不安氣氛,《不》用上油畫風格,呈現上世紀初表現主義之風(Expressionism。放諸電影創作,相關元素包括有詭異古怪的布景,誇張的角色造型及建築設計、光影對比強烈,主題多是描寫世界失衡,充滿罪惡等。」Gustavo等三位導演過往觀看過無數電影與動畫,就連喪屍元素也放諸入電影內!聽起來,真的適合小朋友欣賞嗎?

05

Gabriel Bitar(右)與Andre Catoto曾參加Gustavo Steinberg(左)籌辦的動畫展並屢獲殊榮,及後Gustavo找來兩人合製動畫長片,最終便由他門三人合導成《不》。

06

《不》的另類美術風格和正面主題,為大小朋友帶來全新的觀影體驗及思考空間。

 

小朋友的誠與信  衝破任何障礙

《不》固然涉及一些恐怖元素,但Gustavo等也非常喜歡迪士尼傳統動畫、彼思近年的佳作,還有宮崎駿的作品等,目標觀眾也包括小朋友在內,所以《小》的恐怖程度也適可而止,別具一格的小主角造型,自然吸引到小朋友欣賞。而片中的冒險情節,亦能提起他們觀賞的興趣。Gustavo續說:「當初大家開會討論故事方向,也想到史提芬保匹堡三十多年前監製的電影《小靈精》(Goonies),此片小主角的父母受開發商壓逼而無奈準備遷離,主角與其他小朋友發現有寶藏而開始尋寶之旅,藉以為父母尋獲足夠金錢保留家園。成年人的世界是複雜的,但小朋友有的是善良的心,可以克服難題。就是這一點為我們創作《小》時可作一故事設定,當中小主角提托與好友憑着親情、友情、信心、互相信任等解決問題。我相信大小朋友對當中細節會有一番領略。」

除了一眾小主角,另一批角色──鴿子,也是助角色間溝通、解決危機等起着重要作用。但為何選上鴿子而非其他鳥類呢?Gustavo解釋:「世界各地很多大城市一出現,多有鴿子在高樓大廈間飛翔、聚居,牠們是資深的城市觀察者,可能比人類對城市的一切更為了解。此外,在歷史中,牠們象徵和平、又能為人類傳信,這一切一切,正是我們選擇鴿子當要角的原因。」

07

《不》並不屬荷里活大製作,加上要將油畫風格於動畫呈現,當中技術也相當複雜,所以影片由籌集資金至製作完畢,足足用上接近8年。

 

box

「KIFF短片嘉年華」──短片一樣賞心悅目

KIFF的長片雖已播畢,但「KIFF短片嘉年華」仍正舉行中,20多部短片包括改編自俄國作家果戈里同名短篇小說,由英國演員施利安梅菲(Cillian Murphy)聲演的《暖大衣》(The Overcoat)、獲得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評審團最佳劇情短片獎的《姊姊》(JIEJIE),以及其他來自南韓、美國、英國、法國、印度、伊朗、羅馬尼亞等地的作品,全部在短片嘉年華中免費放映,無需報名,歡迎大小朋友坐下來慢慢欣賞。

日期:即日至9月1日

時間:10:00am-10:00pm

地點:ELEMENTS圓方金區1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