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1

這個夏天入戲院尋「法」寶

大相

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選總統,有些人最為留意的,卻是他與比他年長廿四年的太太之忘年戀,這段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有人提議可改編拍成電影。不知這傳記電影能否成事,只知現在的法國電影依然大放異彩。適逢今年夏天登陸香港的法國片及相關專題節目特別多,自問是戲迷又或「哈法族」的朋友應可從中覓得心中戲寶,擴闊觀影視野。「薯片叔叔」任財爺時曾說愛看法國電影的人是中產,而他自己也愛看戲過着中產般生活,那麼他剛經過一次雖敗猶榮的選戰後,正好休息一下,入戲院細味法國片,享受當中產的樂趣!

Text:蒼井邱

Photos:網上圖片

 

「法國五月」──穿梭多元藝術媒介

「法國五月」藝術節的電影節目舉辦至今已逾廿年,早年由人物如導演、演員等作主題,至近十餘年則多以不同專題集合法國新作及經典作回顧。今年主題為「藝術之美」,簡直開正法國的戲路!

 

探究名家的秘密

是次節目所選的十齣電影,既有藝術名家傳記,也有虛構故事。例如曾執導茱莉葉庇洛芝與尚連奴主演的愛情喜劇《綠來有轉機》(Jet Lag)的導演Danièle Thompson,今次其新作《印象派友情》(Cezanne and I)講述十九世紀印象派畫家塞尚(Paul Cézanne)及自然主義作家左拉(Emile Zola)之相遇,藉以解構兩人的藝術、文學風格及各自的秘密。

01《印象派友情》

 

大鼻子情聖與烈女展才華

至於曾同台演出的星級演員:《大鼻子情聖》(Cyrano de Bergerac)謝勒狄柏度(Gérard Depardieu)及《烈女本色》(Elle)金球影后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今次則分途出擊:前者在新作《環法之旅》(French Tour)飾演的老爸,專門模仿法國十八世紀風景畫畫家Joseph Vernet畫風繪畫,他當經理人的兒子安排旗下二十歲的hip hop歌手與狄柏度走遍法國港口,一老一嫩也建立了深厚友情;而雨蓓在新片《美好回憶》(Souvenir)非顯畫功而是一展歌喉,她飾演年輕時曾在歌唱比賽差點一炮而紅的歌手,到熟女之齡歸於平淡,卻被一年輕拳手鼓勵她重新登上舞台。

03 《環法之旅》

05《美好回憶》

 

真人與動畫舞出色

舞蹈範疇方面,更是真人演出與動畫作品兼備:《巴黎影舞者》(The Dancer)講述「光之女神」現代舞先驅洛伊富勒(Loïe Fuller)由學藝至成名時的起起跌跌,片中除可欣賞到女主角Soko的舞技外,還有被譽為近年法國影壇英俊小生Gaspard Ulliel帶來另一種視覺之美!至於動畫《天使愛芭蕾》(Ballerina),片中為成芭蕾舞者的孤女與夢想成為發明家的少年同為目標奮鬥,既勵志亦幽默。

Ballerina 《天使愛芭蕾》

07《巴黎影舞者》除安排於「法國五月」上映外,亦將於5月25日正式公映。

 

特別一提是,至執筆前所知,有部分影片正計劃作加場,而《巴黎影舞者》、《印象派友情》等也有香港片商買下,稍後會作公映。如在今次電影節目中因時間不合或遇上滿座也不打緊,稍後也有補看機會!

 

「法國電影之旅:藝術之美」

日期:15/5~30/5

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AMC Pacific Place

網址:www.cinema.com.hk(百老匯電影中心)、www.amccinemas.com.hk(AMC Pacific Place)

 

 

羅拔布烈遜──簡約之超越

喝慣荷里活奶水、愛看「過山車式」娛樂片的觀眾,若初接觸法國電影大師羅拔布烈遜(Robert Bresson,1901~1999)的作品,或會換來一個「悶」字:電影題材沉鬱黑暗、零配樂、演員木無表情、故事反劇情地發展……這統統是布烈遜的特色。他以簡約之風,讓觀眾自行對電影中如劇情、角色心理等進行聯想、建構,啟發觀眾思考。而其故事多離不開世途險惡、人性墮落等,但那份先天下之悲而悲,其實是對未來仍有期望(大家不妨留意他的遺作《錢》(Money)的最後一場,看看群眾的視點)。他的電影不及其後輩──法國新浪潮一群導演的作品般賣座,甚至有傳他在年紀上「報細數」(他生前公布的出生年齡為1907年,比真實年紀年輕6年),以令投資者對他執導的魄力仍有信心。但其藝術成就已獲多個影壇獎項證明,而他對後世之導演如戴丹兄弟(Jean-Pierre Dardenne、Luc Dardenne)、米高漢尼卡(Michael Haneke)等也影響深遠。由現在至七月舉辦的電影專題節目「簡約與昇華:羅拔布烈遜」,便可全面回顧這位大師的其中十一齣作品。蒼井邱曾觀看他不少電影,如要「入門」了解布烈遜風格之形成,可先看看他的第二作《布朗森林的貴婦》(Ladies of the Park),貴婦得知其情人最愛的不是他,於是作出大報復,安排一舞女扮成淑女結識其舊情人,更在兩人婚禮上道出真相以令舊情人崩潰,此片鏡頭運用之活躍、通俗之劇情,可看到大師自成一格前的執導手法。再看看《扒手》(Pickpocket),簡單的手部動作鏡頭,串連起來,比重溫英超、歐聯的金球更精彩,亦是他風格達至成熟之作。

 

「簡約與昇華:羅拔布烈遜」

日期:21/5~16/7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電影院、九龍塘Festival Grand Cinema

網址:cinefan.com.hk

 

10羅拔布烈遜曾憑1956年的《死囚逃生記》(A Man Escaped)及1983年之遺作《錢》(Money)兩度贏得康城影展最佳導演殊榮。

13《布朗森林的貴婦》

11《扒手》

12《錢》有着布烈遜過往多齣作品的特色──特寫手部。片中多個角色手拿着紙幣傳給另一人,猶如把罪惡不斷傳下去。

 

 

處處有新「法」現

除了專題節目外,近年有不少出色的法國片亦在香港公映,適逢本周四便有三齣法國片現正公映:

 

《從前‧現在‧將來》(Things to Come)

冇錯,又是伊莎貝雨蓓。今次她在此片演哲學教師,著書立說,又有完美家庭。但往後發展是她丈夫有外遇、她的年邁母親病逝、兒女成長後又像跟她疏遠了,還有重遇其高足卻發現他的思想跟自己一套完全是兩回事。一切一切,她要憑自己的學識、理性去面對。今次的雨蓓演來溫婉感人,與她在《烈女本色》的強悍甚至變態簡宜判若兩人,足見她演技之全面。

15《從前‧現在‧將來》

 

《迷情花月》(From The Land of The Moon)

伊莎貝雨蓓今年差一點便可成奧斯卡影后,而她的後輩瑪莉安歌迪雅(Marion Cotillard)則早於九年前已贏得此榮譽,足見其演技也屬頂級。在荷里活和法國本土一樣活躍的她,在這齣法國片中飾演一名情癡,面對所愛必瘋狂追求,懶理自己已是有夫之婦(其實那算是盲婚啞嫁),竟另愛上一年青退伍軍人,敦厚丈夫卻沒責怪她,因為……四十餘歲的歌迪雅「時光倒流」演繹廿餘歲少女,表現坦蕩灑脫,演出絲絲入扣。

16《迷情花月》

 

《鬼魅時尚》(Personnal Shopper)

《坐看雲起時》(Clouds of Sils Maria)導演阿薩耶斯(Olivier Assayas) 竟然轉拍靈異電影?《鬼魅時尚》裏沒有明確交代有沒有鬼,但可以肯定看到「吸血女」姬絲汀史超域(Kristen Stewart)有脫胎換骨的演出。她飾演一個專替名媛選購衣飾的私人買手,對工作感到厭倦,期間她留在巴黎欲跟逝世不久的孖生哥哥通靈,結果由私人事以至工作都令她感到矛盾痛苦。史超域今次演繹內心掙扎戲份,確比她當年在白臉吸血仔與靚肌狼仔中作抉擇時的呆板表情出色得多!

M《鬼魅時尚》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