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31

十一月電影回憶

IMG_20171231_091033

十二月有聖誕節「坐鎮」,大打大笑、熱熱鬧鬧的片種掛帥是意料中事,這些電影是好看,但無甚驚喜。反而在十一月這香港電影淡季,正因沒有佳節「包袱」,任何類型電影、大製作或小本經營一上無妨,變成百花齊放,當中有不少口碑甚佳之作,映期延至與觀眾歡度2018年!就如蒼井邱對十一月部分電影的回憶,有視覺之美、有審視香港現況、有嚴肅變成搞笑……統統教人難以忘懷!

Text:蒼井邱

二次創作圖片:Harrison Yau

 

空手道正版

《空手道》(The Empty Hands)

從杜汶澤多年來在公開場合或社交媒體上發表的言論所見,都會估到他這齣自編自導自演作會反映甚麼社會、政治、香港人心態問題,但當蒼井邱見近年掛着「本土旗幟」的香港電影每每以「喊口號式」對白表達故事題旨或編導的立場,已感到肉麻、煩厭,反而《空手道》以簡約對白(歐錦棠的角色設計至為一絕)鋪排故事與人物性格的變化,更為討好。戲中鄧麗欣的經歷可能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究竟要為花心人浪費時間、為利益(將物業劏房租出)虛度下半生,還是為目標好好努力打一場?你懂的!

 

_20171115_080524

《情謎梵高》(Loving Vincent)

「羅生門」式推理奇案電影,大家看過不少;關於荷蘭印象派畫家梵高(Vincent van Gogh)的傳記電影,歐美等也拍過多齣。但將上述兩項元素結合,再以「Low tech」動畫技術演繹出來,便成就了這齣非凡之作。「梵高究竟點死」已概括全片內容,不過戲中老郵差之子為死後的梵高送信,過程中他所見所聞,既拍出懸疑性,更慢慢塑造出梵高的個性,戲味十足,吸引人追看下去。當然更要佩服此片的創作班底,先拍攝眾演員的演出,然後由百多位畫家按每格片段全手繪出來,畫出六萬多幅畫而呈現這齣電影,在今天甚麼3D、「動態捕捉」等技術盛行之時,仍有這份不做羊群、寧作驢子的堅持,倒有藝術家的一份堅執,與影片主人翁及其畫風相呼應。但奇怪是,「殺神少女」Saoirse Ronan經油畫化後,外貌看起來竟有點似盧宛茵!

 

追捕

《追捕》(Manhunt)

要討論吳宇森電影宇宙的合理性,實屬多餘!他的電影中,警察往往遲大到抵達槍戰現場,反派的手下總是「無限量供應」,個個甘於賣命。但今次吳導演將日本流行小說重拍、遙敬七十年代高倉健主演、同樣改編自該小說的電影,卻來得有形無神:同樣有吳氏簽名式男性情誼,但礙於這是「國際電影」,日方代表福山雅治及中方代表張涵予不是雞同鴨講(但又像明白對方說甚麼),就是以生硬英語溝通,結果演員發揮、角色描寫都受影響;同樣有吳氏的白鴿飛舞,但今次安排卻如雞籠被撞散般群雞亂飛一樣,大大降格;同樣有吳氏的招牌槍戰,但剪接呈混亂,最後男女老少個個竟如雙槍雄上身互射互隊,惹笑多於刺激!吳宇森要保持個人風格,但硬繃繃套在這故事,再加上要考慮市場,選角上反而難為了演員(戲中張涵予外形似地盤工多過律師),最終變成不倫不類。與高倉健合作無望,對吳導演來說固然是憾事;而現在《追捕》的成績,亦教支持吳導演的擁躉失望!

 

第三度殺人

《第三度殺人》(The Third Murder)

是枝裕和一試犯罪、法庭片類型,但並非搞曲折懸疑,而是將其多年來的電影題旨與風格(像《誰調換了我的父親》觸及父親身份、血緣,又像《下一站,天國》有着長(而不冗)的對白)合而為一成就此片,變成從類型超越類型!一早已知役所廣司確有殺人,但行兇動機,竟可慢慢揭示為富不仁、法律制度的千瘡百孔、法律界人士思想之片面或「是是但但」,以至家庭倫理崩壞等問題,實在精奇出色。役所廣司可說是全片靈魂所在,與演辯護律師的福山雅治之連場對答固然精彩(當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留意他們長長的對白),而演受害人女兒的廣瀨鈴跟役所廣司的對手戲極少,但兩人的關係、情感,也全靠他們的內心戲表現得恰到好處。結局的茫然、迷失,教觀眾對是非對錯可能有更深入的體會。

 

wonder

《奇蹟男孩》(Wonder)

毫無疑問,此片其實安排在聖誕檔期上映更為適合,好在香港觀眾亦識貨,聖誕檔期減了場次但依然旺場。雖然此片故事發展較一廂情願,甚至有些暴力場口(片末Jacob Tremblay飾演的小主角的朋友對抗欺凌者的用招都幾狠毒),但在今天這世途險惡、大人講求功利、自私、充滿歧視、仇恨的時代,看看這齣對大小朋友都俱教育性和啟發性、感人而不煽情的電影,實屬賞心。看着因病做了多次手術(包括臉部整形)、臉部如毁容般的小主角在家庭、學校的成長經歷,對個人自信、與人相處之問題等怎樣一一克服,在加上對其他配角的充分描寫(演Jacob Tremblay的同學Noah Jupe及演姐姐的Izabela Vidovic都有不俗發揮),統統令影片在故事、人物、情感等都有不少令人難以忘懷的篇幅。蒼井邱敢說,為人父母看畢此片會獲益良多!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