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電影回顧
今年農曆新年為二月中,在聖誕後、農曆年前這接近兩個月的長長「攝期位」,在港公映的電影更百花齊放,娛樂大片、奧斯卡提名電影、以至其他中、小型製作在毫無大節「包袱」下陸續亮相,每個星期總有五、六齣,甚至超過十齣新片公映,作為觀眾可廣闊電影視野,大飽眼福!
Text:蒼井邱
二次創作圖片:Harrison Yau
《荷里活爛片王》(The Disaster Artist)
如只憑James Franco這自導自演新作去認識片中主人翁Tommy Wiseau,再看看Tommy「名流青史」的爛作《瘟室》,之後看到金球獎頒獎典禮中James Franco上台接受最佳男主角(音樂/喜劇組別)獎項時,真實人物Tommy也走上台欲發言之際,卻被James輕輕「無情」推開,統統令我對Tommy Wiseau這個人物的印象是帶負面的──一個為求成名而亂來一通的電影外行人,恃着有錢就是任性,《荷》中的Tommy外行人點內行人,結果誕生一齣亂七八糟的爛作。但想深一層,James Franco在《爛》中對Tommy本身及《瘟室》本身其實也不是加以恥笑,我們看到Tommy拍戲和演戲是不顧情理,但亦看到他時而嘗試保留傳統電影模式,但又憑一股怪勁創新風格,最終換來的成果或強差人意,但換個角度來看,能帶給觀眾另類「歡樂」,也是其成功之處。《荷》從搞笑中帶出勵志,而成為一齣正面的喜鬧片。此刻蒼井邱再想深一層:若Tommy Wiseau先於Jean-Luc Godard拍電影,其成就會否變得不一樣?
《藍天白雲》
曾執導數齣紀錄片的張經緯,今次處理這齣劇情長片,亦見功架!《藍天白雲》以冷峻如旁觀者的角度審視一倫常慘案,帶着導演的紀錄片風格,令角色猶如真實人物般(此片靈感正源自美國一宗弒親案件),更容易令觀眾代入其中,感受角色背後二、三事。中學女生(梁雍婷飾)有個荒淫阿爸(陳哲民飾),女警(鄧麗欣飾)有個患老人癡呆症爸爸(黃樹棠飾),兩個女角也因此不能過着理想、甚至正常生活。女學生弒親,女警死忍,兩女角對照,見證「父親」這角色之不是(如影片對鄧麗欣的家庭有較多筆觸,效果會更理想),「家」已崩壞,視點轉到女學生的學校,又見校園欺凌、女生援交、小數族裔被歧視、男生弱雞……到處都是負面東西,對比全片最後一場實在感人:年青人的正常生活其實可以好簡單,偏偏得來不易。今天要怪年青人講粗口又反叛,不如成年人先反省自己建立一個怎樣的世界給下一代!
《冰之驕女》(I, Tonya)
有評論指此名人傳記片的風格受Martin Scorsese的《盜亦有盜》所影響,但蒼井邱看到最後,覺得其題材風格更近似Scorsese的另一名作《狂牛》:兩個主人翁同是運動員,同樣以暴力解決問題,同樣有過一剎那光輝但不能永恆。《冰》之導演Craig Gillespie今次處理得有趣的地方,就是以搞鬼偽紀錄片模式,讓主人翁Tonya Harding及其他主要人物如其母親、前夫等各自剖白,一起講述Tonya這位九十年代美國女子花式溜冰運動員的二三事,焦點放於其前夫策劃一宗襲擊Tonya隊友之案件,但當中Tonya也是否參與其中(很多美國人都懷疑她是真正主謀)?只有幾位當時人最為清楚,這也令Tonya的花式溜冰生涯就此玩完!全片另一聰明之處,就是讓各角隔空互相指搞,但自己所講的又似是而非(包括Tonya本人),既避免一面倒同情女主角惹來觀眾質疑,也把角色塑造得更立體和帶來無窮懸念。Margot Robbie傾情演出甚搶鏡,但今屆其他獲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對手實在超強,要突圍確不易;而擅長演中產或高貴「八婆」的Allison Janney飾演的怪獸母親,則在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項勝算較高。
《縮水人間》(Downsizing)
一齣關於人類被縮小後之生活的電影,當你看到導演是曾執導《繼承大丈夫》及《酒佬日記》的Alexander Payne,心水清的觀眾可想像此片不會走史匹堡或占士金馬倫式的通俗娛樂路線。《縮》貫徹導演前作本色──探討中、老年男人的心路歷程,今次特別融入科幻元素,但沒有大搞人與物縮小後遇上甚麼與原世界事物之衝突、又或如《豆釘小靈精》一類迷你人大冒險等場口,而着力描述Matt Damon飾演的職業治療師為了經濟以至多方面有更美好的生活,而接受被縮小享受人生,當中探討不少社會以至世界問題,包括環保、經濟、種族、貧富懸殊、獨裁國度、人生目標等,正因要討論的議題甚廣,影片上半部展示縮水概念與技術等是有趣的,但後半部樣樣都講,致各項元素都只屬水過鴨背,連帶Matt Damon與Hong Chau飾演的越南政治犯的感情戲,及他與Christoph Waltz的友情,都來得一廂情願。如果導演在敍事上可連貫一點、鋪排細緻一點,效果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