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未來》──以童心看家事看世事的細田守
觀看近代日本動畫大師細田守的電影,絕對可用「賞心悅目」來形容:魔幻、奇幻的包裝,畫工精細而不流於「大龍鳯」,每一場都是視覺盛宴;冒險與曲折奇情下,對親情、愛情的描寫也有着溫情深厚的筆觸,而不流於濫情,教人看得舒服。自2015年的《怪物之子》後,細田守終有新作──《未來的未來》,影片由一個四歲小孩角色擔正,他穿梭古今見證親人及自己的過去未來。這次時空之旅,正是細田守提醒成年觀眾不妨以童心看一切,可能會有更深層的體會!
text、訪問攝影:蒼井邱
劇照提供:新映影片、2018 Studio Chizu
鳴謝: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意念源自家中小寶寶
創作源自生活,細田守亦不例外。《未來的未來》之構思便是源自他家中的兩個小寶貝。「我兩年多前開始構思《未》,兩個小孩分別只3歲及剛出生不久,看到一個、之後又有一個生命的誕生,感覺是十分奇妙、並且是偉大的事情,從而激發我以他倆寫成這故事。」戲中的四歲哥哥小君,其原型正是他的大兒子。「遇上細佬妹出世,父母會對他們多加關愛,長子或會稍被忽略,而產生嫉妒之心。這是每個作為哥哥姐姐的總曾有這樣的心情。我今次創作小君這角色除了是參照大兒子的日常,其實也想作一挑戰:《未》中藉多個角色的不同年紀反映人生不同階段,而4歲小孩也是人生其中一部分,但我見過往的動畫和真人電影都鮮以4歲小孩擔正,覺得應可嘗試了解他們的世界觀,這對成年觀眾來說也有新鮮感。」不過正因這新嘗試,令整個製作團隊也花了三年的時間完成《未》。細田守補充說:「因鮮有以4歲小孩任主角的電影作參考,所以《未》的300個製作人員要了解這年紀的小孩的體態與心態,便會多與這些小朋友接觸,如多抱他們、多跟他們說話,然後將各自的感受呈現出來,造就小君這角色。」
《未來的未來》的小主角小君穿梭多個時空,盡見多個家庭成員不同年代的不同面貌與生活,可說是親子時空之旅!
為妹妹未來一角配音的柏林影后黑木華,亦曾為《怪物之子》及《狼的孩子雨和雪》配音,可說得上是細田守的老拍檔。
父母自我檢討時
細田守強調,《未》必要從小孩的心態、角度去欣賞,才會有所領悟,享受其中。其實除了觀眾,細田守本人也十分享受創作《未》的過程。「片中的父母有時也會想自己是否好父母。的確,爸爸一角在照顧兒女方面表現的確論論盡盡,難題總迎向他而來。我也常想到自己要怎樣做才是一個好父親,但我並非『怪獸家長』,我沒想過要用甚麼方法將他們培育成為成功人士,最重要是多與他們相處,不需裝作成嚴苛的父母,只要好好愛他們便行,讓他們健康成長。小朋友會很快長大的,你錯過了這段與小兒女相處的日子,便不能再追回來。而且,父母雖然已為成年人,但在待人處事方面或仍有不足處,若多與小孩子一聚,他們的想像力、純真的心等,或可為父母帶來一點啟發。」
爸爸媽媽這兩位配角,也正反映為人父母的複雜心情,亦是細田守對自己作為父親的一次反思。
細田守表示,如自己有超越時空的能力,會立即選擇回到祖父母之年輕時,跟他們多見面,多問問他們的生活如何。
鐵道展現的人生哲理
《未》中除了各家庭成員,還有一重要角色──鐵道。由戲中小君的喜愛玩具,以至他在不同時空時所見所乘搭的,皆離不開這日本主要的交通工具。細田守自言,其兒子也是沒甚因由喜歡列車。「我從沒特意帶他去參觀鐵道,但他一見就是愛上。而電影中,更將鐵道提升到另一層次,一種可表達人的情緒的交通工具。《未》中我們找來新幹線的專業設計師龜田芳高,設計出一『黑色幹線』,列車車廂與車站都充滿暗黑風格,那列車會送乘客至一個陌生、孤獨的地方,你以為很多人不願上車嗎?但總會有愛冒險的人選擇登車一試,這是關於選擇的問題。而列車的詭異風格,或令小孩產生恐懼而哭出來,這是關於情緒方面。看以普通不過的鐵道,在《未》中其實並不簡單。」
在映後Q&A的環節,有觀眾問及細田守的未來:下一齣作品會拍甚麼?原來他會將自己的作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主題性較重的作品,如《穿梭時空的少女》(2006)、《狼的孩子雨和雪》(2012)和《未來的未來》;另一類則為娛樂性較重的作品,如《夏日大作戰》(2009)及《怪物之子》(2015)。按時序看來,其下一齣電影應會是娛樂大作,各位拭目以待吧!
《未》中的黑色新幹線,予人暗黑冷漠之感,也對小君的想法、感受帶來很大改變。
《未來的未來》
上映日期:即日
故事:4歲小孩小君跟初出生的妹妹相見,因為感到雙親的寵愛都被妹妹奪去而感到不安。就在這時,他在花園遇上一個身穿高中校服的女生竟稱呼他為哥哥,並自稱是來自未來的妹妹「未來」。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故事」的大冒險:昔日稱為王子的謎之男跟幼年的媽媽、以及和青年時代的曾祖父的奇妙相遇。小君最後會去到哪裡呢?未來穿越時空過來找哥哥的真正理由又是什麼?
早前細田守應邀來港,與郭富城、余香凝等為夏日國際電影節揭開序幕。
細田守於電影放映後的答問環節,得知他早期的作品《數碼暴龍》乃伴着在場的一位觀眾成長,亦心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