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TE MAP
- |
- CONTACT US
- |
- ADVERTISING
- |
- PRIVACY
- |
- MOBILE
- |
- RSS
以前說起鍾培生,大家應該會知道他是電競隊伍老闆;現在說起鍾培生,大家應該會覺得他是一個拳擊選手,又或一個英文老師——畢竟這個月他一直掛在口邊的都是一場拳賽和一句英文。但如果你有留意,其實他一直掛在咀邊的還有一個名為「培生培心Derek.love」的東西,而這東西,亦可以說是大家近日被逼留意的那一場拳賽的起源。 |
|
「『Derek.Love』是一個剛剛成立,用來散播正能量與愛的社群,而要說它的成立,就要先說我開始拍Youtube。」Derek說他開始拍Youtube,是因為看到香港人受疫情影響過得很慘,但Youtube上卻是以「負面情緒」和「政治相關」的內容為主,所以想做一些「正能量、知識型」內容;另一邊廂,也是想照顧一下身邊沒工開的製作團隊。「後來Youtube開放了會員制,我就思考一下怎樣去利用這個系統。與其要大家支持我,不如就用大家的力量去建立『Derek.Love』,給香港人更多的快樂。」 他說「Derek.Love」並不是一個慈善團體,而是「一棵回饋社會的願望樹」。 「你今天跟我說想換電腦,我買電腦給你、要花生油,買花生油給你;疫情後你要去日本、去還遊世界,甚至再瘋一點要架車、要層樓,我都會滿足大家。我想用無限的想像力,去令人人都得到快樂。」 |
|
另一個佐證「Derek.Love」不是慈善團體的,是這些回饋都只限他的Youtube訂閱會員享有,而要成為會員就須每月交$800會費——雖然Derek指實際到他手的不多,而收到的錢也會全數回饋,甚至「回凸」——這個「百萬回饋會員計劃」,和某人的一句「抄我100萬」,就是大家九月有場拳睇的起源。 「$800一個月,Youtube抽走三成,所以我只有$510落袋——都已經非常開心——而我每個回饋的銀碼是多於$800,包括一些好好的體驗,例如魚子醬、去高級Salon剪頭髮,有時又派利是,又送iPhone…所以絕對不是一個購物平台,我沒打算在這裏搵錢,而是想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甚至他也承認,單看「Derek.Love」盤數,其實是蝕的,「但因為這件事,我認識社會上很多不同的人,公司又可能會有其他的收入。名、利是息息相關的,你不會說去讀書就蝕了學費,要看長線。我能夠應承的,就是我不會消費我的會員,而是用會員收入令回饋的規模更大、更成功。」 |
|
說到Derek的Youtube頻道,不認識的可能會以為他跟大家說電競、講遊戲,但其實當中與兩者相關的影片少之又少,更主要的是講投資、講股票。目的就是想令更後生的一群能夠走更少冤枉路。 「由於我搞的是新創 (行業) 公司,與傳統行業差很遠,身邊完全沒有人可以教我做電競——根本就沒人識做。創業期間、投資不同產品,有起有跌,其實是辛苦的,所以我不想下一代的年輕人又行回我這條路。好多事,如果當日有個人像我現在這樣講多兩句,原來就可以行少好多好多冤枉路。另一方面我也很感激這些年來遇到的導師,所以現在我也想把我識的教給大家。」 「當然不可能每次都是數字數字,有時就講下蘭桂芳、講下KFC,講下飲飲食食都要的。」 |
|
如果你嫌投資太悶,又或者看著他一個男人齋Talk不夠養眼的話,他Youtube上也有一個「Date with 鍾培生」系列,就是Derek帶著不同女生去約會,其中一集更請到嘉倩BB當嘉賓。事後有媒體報導Derek「揚言要為陳嘉倩包起紅館報天氣」,是數百萬當係碎銀的豪氣,還是真的心動的承諾? 「我整天講的一句話是No bullshit, Let’s go,我從來都不會講一些我做不到的事。但我有目標,也有夢想,目標就是定下來會做到的,例如我應承大家100萬 (回饋會員),我就會做到、甚至超過100萬;但幫嘉倩在紅館開Show,這是我的夢想,就如我的夢想是做到Mayweather那麼厲害,但我永遠都做不到Mayweather,所以是有段距離的。但如果真的有機會,Why Not?」 |
|
Derek目前一星期在Youtube出三條片,再加上拳賽訪問、媒體報導,曝光率似乎比起數年前我們訪問他時高出不少,或者有人會說他「想紅」。 「我相信的是粉絲經濟。以前傾贊助,是我有個好勁的明星,傾到他就日日都飲汽水、講汽水、沖涼都是用汽水;但現在是直接對客,我有汽水,你可不可以買?賣到就做分成,是向下而不是平行。而要經營一個藝人是好難的,好多時公司不是太賺錢,是幕前那個賺錢。」 「我一直都是做幕後,低調到極,到18年都未有Instagram,上過三次微博熱搜還有一次是榜首也沒有微博,連Facebook專頁也沒有,怎會不低調?但都還是給報紙把我拉上幕前。所以我就明白,既然上天給我這個力量,我就真的自己拋頭露面,散播更加多愛,將自己的這份力量與大家分享。」 |
|
至於他的老本行電競,雖然近年在香港的談論度降低,但他依然沒有放棄。 「其實電競由頭尾都是一個非常小圈子的行業,可能早年政府說支持就好似全民就業做電競,但其實你鍾意飲可樂,和你去賣汽水是完全兩種心態。我們 (HKEsports) 一直都是香港電競的大Player,到現在反而其實是越來越好,無論收益、觀看次數都一直在上升。所以我覺得電競 (這個行業) 還在提升,但參與的人——跟以前一樣——都只會是很少一部份。就像港產片一樣,能開戲的來來去去都是那幾間公司。」 「好多人誤解電子競技是跟地區或者國家,其實是跟遊戲的,因為始終是遊戲開發商擁有全部東西。你說香港的優勢,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遊戲公司,騰訊,就是在香港上市。所以說不定未來有個在香港或者深圳出來的人,會做到另一個騰訊。」 |
|
(完) | |
Editor: 魏文青 Photo & Video: MenClub Makeup: Scarlett Yeung Hair: Ryan Ma@Base8 Hair&Nail Styling: MR. BIG Children Wardrobe: Stylist's Own |